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地表与地下天然气产状比较研究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来源 :第五届油气成藏机理与油气资源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g_880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井产能显示的油气量并不反映地下的实际情况。在地质条件下,相当数量的天然气的溶解态赋存于油或水中。本文基于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探井试采资料,详细讨论了天然气地表产状特征和分布特征与地下产状特征和分布特征的差异;依据天然气在不同温压和介质条件下的溶解度,将其地表产状恢复到地下实际地质条件;根据天然气相对含量将其分为过饱和、饱和和欠饱和三种状态。通过对比分析天然气在地表和地下产状特征的差异,探讨了油气运聚成藏机制与分布规律,为研究区潜在的天然气藏分布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术指导。
其他文献
针对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构造破碎,断裂系统和油气成藏条件复杂的状况,结合该地区的区域构造背景,在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系统模拟断阶带三垛期构造应力场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三垛期构造应力场对油气成藏的控制。结果表明,三垛期构造应力场控制着南断阶边界断层的剧烈活动以及应力转换带断层的发育和分布,进而控制着断块圈闭的形成。烃源岩生排烃期与构造应力场活动时间的有机匹配为南断阶的油气成藏提供了有利的保证。南断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致密砂岩气藏气水关系复杂,气水分布方面的研究对于寻找新的勘探目标和气藏的有效开发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试气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川中须家河组15个气藏80余口井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和含水饱和度的计算,证明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电阻率曲线和可动饱和度大小可对气、水层进行有效识别。根据单井和剖面气水分布特征的研究,认为川中须家河组纵向上有多个气水系统,单气水系统内部自上而下可动水饱和度逐渐增大,呈上
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介质油气运聚机理是油气勘探必须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选择代表性储层介质进行系统油气运聚作用分析,有利于为解决这一关键科学问题提供范例。塔中45井区奥陶系良里塔格组礁滩体储层是典型的岩溶缝洞体系储层,受准同生岩溶、埋藏岩溶、热液岩溶以及断层活动的多重影响,储层连通性变好,物性得以改善。本区原油和天然气性质参数在NE向断层与NW向断层的交汇部位异常高,而随着远离断层交汇部位逐渐降
南方海相层系的油气成藏与破坏,除了与构造演化有关外,岩石的力学性质也在油气成藏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力学参数的测试数据结果,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对贵州凯里地区海相地层岩石力学参数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碎屑岩的力学性质(σc=20~40MPa)明显低于碳酸盐岩,易于发生变形;随着埋深的增加,碎屑岩中产生的裂缝和节理首先愈合,而碳酸盐岩当中的破裂变形则较难愈合,可
本文主要论述了火山岩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及成因机理,以三塘湖盆地火山岩油气藏为例,总结了火山岩油气藏形成的六个有利条件:(1)具有良好的油源条件——三塘湖盆地中生界烃源岩中,暗色泥岩以三叠系中上统小泉沟群有机质丰度最高,有机碳平均含量可达4.19%,氯仿沥青“A”平均含量为0.1171%,总烃平均为0.048%,生油潜力平均为11.03mg/g;(2)具有好的储层条件——三塘湖盆地火山岩有效储层的形成
向斜区低—超低渗储层中存在各种油水倒置现象,如下油中水上油型,下油上水型,下油上油水型,下油水上水型等。这些现象在松辽盆地北部向斜地区非常普遍。本文以松辽盆地北部古龙凹陷为例,从平面和剖面上对各种油水倒置关系进行了系统描述,并探讨了油水倒置现象产生的机理,认为当毛细管力大于浮力时,就会出现油水倒置现象。针对这种现象选取古龙凹陷南部一个典型剖面进行详细解剖,定量计算了油层内石油受到的浮力与毛细管力的
通过对西部凹陷91个岩性圈闭进行油充满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凹陷岩性圈闭油充满度分布范围广、差别大;不同类型圈闭油充满度不尽相同,构造—岩性圈闭平均油充满度为44%,透镜体圈闭平均油充满度为51%,砂岩上倾尖灭圈闭平均油充满度为32%,发育在沙三段和沙四段的岩性圈闭平均油充满度较高,为50%左右,发育在沙一段、沙二段、东营组和馆陶组的岩性圈闭平均油充满度较低,为38%左右。对岩性圈闭油充满度进
喜山期过量干气对塔中Ⅰ号坡折带古油藏的气侵作用导致了油气分馏形成次生凝析气藏。前人关于塔中地区气侵的研究多数是定性描述,定量研究较少。本文以塔中Ⅰ号带塔中83井区为研究对象,剖析了该区的成藏地质条件,总结了其油气性质、组分的特征,开展了全油正构烷烃定量测试,计算了正构烷烃损率,对研究区气侵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表明,沿塔中82走滑断裂和塔中Ⅰ号断裂交汇部位充注的高—过成熟度干气导致了研究区油气分馏,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岩石热液矿化蚀变、Fe、Mn、Sr元素含量、C-O-S同位素、古地温异常及CO2无机成因气与储层包裹体测温等许多方面证实了深部流体的存在。深部流体活动既与古生代古昆仑洋的向南俯冲有关,又与中新生代塔里木板块陆内岩石圈伸展有关,既有来自洋壳俯冲所带入的富含挥发分再循环的脱水作用,又有来自地幔或地核的脱气作用。深部流体通过地震、火山或以其它各种通道如断裂、构造裂缝、不整合面等并
吐哈盆地西部弧形带是断裂相对不发育、构造幅度平缓的简单构造脊,远离生烃凹陷,油气从胜北次凹沿着西部弧形带构造脊进行了超过60km的长距离运移,沿着构造脊一线形成一系列油气藏.对研究区油气成因类型和分布规律的分析表明西部弧形带油气主要有三种类型:煤系油、湖相油和二者的混合油,主力油层原油以煤系油为主,混有少量湖相油,其他含油层位为煤系油.针对烃源岩、输导和盖层条件对西部弧形带油气成藏要素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