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中晶界对太赫兹频率机械横波传播的影响

来源 :第十五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yun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烯作为一种具有许多特别性质的二维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基于石墨烯材料的诸如纳米传感器、纳米谐振器等等的纳米电-力学精密仪器中.通常而言,这些精密仪器对于石墨烯中的声学噪音是很敏感的,尤其对于频率达到太赫兹级别的噪音.因此,在这些石墨烯基纳米设备的制作中,考虑设计削弱声学噪声的能力势必不可少的.一般情况下,宏观、微观尺度的材料本身即可有效地通过设计来调控声波、超声波,但是对于更高频率的声学噪声(>0.1 THz),则需要更小尺度层次的设计.本文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发现,对于石墨烯材料来说,引入晶界缺陷便能有效地引入纳米尺度的修饰,而且这种修饰能够有效地调控太赫兹级的机械横波的传播.晶界对于横波的传播的影响存在着两种机制:散射和共振机制.另外,晶界的不同取向和手性也会影响其对横波传播的调控作用.
其他文献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001) (110) (111)三种取向的Nb∶ SrTiO3单晶衬底上制备了不同取向的BaTiO3薄膜。系统的研究了晶体取向对薄膜畴结构和压电响应的影响。结果 表明,BTO薄膜面外和面内畴态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且(111)取向的BTO薄膜具有最佳的压电性能。为了得到更清晰的畴态演化,利用PFM观测了BTO(111)薄膜在不同温度场下的面内相位图和压电振幅-电压蝴蝶回线。随着温度
针对国产高模量M40J环氧单向板的在平行于纤维方向受轴压破坏的试件,用扫描电镜分析了纤维基体界面因纤维失稳破坏的模式。模式特征为随着多重失效纤维组的增多,局部轴向剪切应力值增加,并产生轴向裂纹。建立了圆形纤维按六边形在树脂中分布的细观力学单向板有限元模型,分析得到了纤维断裂和失稳的极限强度,并将有限元分析强度极限与经典的以纤维的小波长微失稳为假设的伸长型压缩强度和剪切型压缩强度做了对比,最后得到了
采用基于电子力场势函数的分子动力学方法(The electron force field,eFF MD)[1-2],模拟了极端冲击压缩下(22.5-78.75km/s) Li/H2界面的演化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在极端冲击压缩条件下,激波会导致物质电离,由于电荷分离效应,激波附近会诱导出附加电场.通过建立沿冲击波传播方向的一维电荷分布模型,计算了电荷分离区的强度和宽度随时间的变化,发现在激波强度一定
自氧化铪的铁电性被发现以来,这种材料便受到了铁电领域的研究学者广泛的关注,因其优秀的铁电性能,较大的禁带宽度,以及与CMOS工艺的兼容性立刻成为了铁电材料中的佼佼者,特别是在铁电存储方面,但是其铁电性质的机理和调控方法还不明确,特别是在微观结构上面仍然处在初级阶段。自然环境下,氧化铪本身呈单斜相,并不具有铁电性,为此,揭示氧化铪铁电性的形成机理便成了整个研究的重中之重。有关实验证明,较低沉积温度的
虚拟手抓持规则是指虚拟现实仿真中虚拟手对虚拟物体进行抓持操作的交互规则,用于判定是否能够成功抓持。目前主流的虚拟手抓持规则:基于几何的虚拟手抓持规则,通过真实世界抓持经验制定几何约束条件对抓持进行判断,可以实现实时仿真,但仿真效果欠佳;基于物理的虚拟手抓持规则,在软质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力封闭原理进行力与力矩的计算对抓持进行判断,可以实现逼真的仿真效果,但涉及非线性规划求解,运算量大,难以实现实时仿
六方密堆积(hcp)二硝化铬(CrN2)具有优良的性能,超前的理论研究报道的46 GPa硬度。它使过渡金属氮化物作为超硬材料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因此,揭示其硬度机制,包括键合和电子性质,是进一步探索过渡金属氮化物的主要目的。这里,hcp-CrN2在不同拉伸和剪切方向上的应力-应变关系已被广泛研究。理论剪切模拟结果表明剪切模式的(10(1)0) 滑移方向主导hcp-CrN2的塑性变形,当结构不稳
通过分子动力学,研究了不同界面取向和重复层间距下界面对剪切载荷作用下Al/Cu纳米层状材料变形和失效的影响。界面取向在位错演化中起主导作用。界面应力影响影响纳米层状材料中位错的成核和扩展,Al/Cu纳米层状材料的屈服和失效主要受Al和Cu中位错演化的控制,特别地,当重复层间距小于12nm时,由于堆垛层错和位错之间的相互作用,Al(100)/Cu(100)纳米层状材料的剪切强度随着重复层间距的减小而
结构超滑是一种有趣的摩擦学现象,即两个非共度接触表面之间的横向相互作用被有效地抵消,导致了超低滑动摩擦。在这里,我们报告了在微米尺度单晶异质界面中具有鲁棒性的超润滑实验现象,这是迈向宏观超润滑的重要步骤。石墨和六方氮化硼界面的实验结果表明,即使两个表面之间是共度接触,在大气环境以及外加载荷的条件下,结构超滑状态仍然存在。发现石墨和六方氮化硼异质结中观察到的摩擦各向异性比石墨同质体系测得的摩擦各向异
通过表面微观结构调控以及外部因素激励可有效实现固体表面润湿性调节以及达到润湿性极性可逆转化的目的。本文通过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1,2研究了水在石墨烯以及碳纳米管表面的形态演变行为,并探讨了外界环境激励对石墨烯表面液滴润湿行为的影响。首先,我们采用三种不同的基底(石墨烯,水平以及垂直排列的碳纳米管阵列),探讨了相邻等径水膜在碳纳米结构表面的润湿及融合行为,揭示了界面性质及各向异性表面结构与水膜融合
本文通过差热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XRD)以及润湿实验,定量表征熔融CMAS与经过不同Al2O3含量改性后的YSZ的熔融及润湿行为。同时也研究了Al2O3改性对于YSZ性能的影响,包括对热导率、杨氏模量和断裂韧性的影响。进一步,本章分别计算了不同Al2O3含量下的CMAS相图以及各稳定相的摩尔百分数,以此来分析涂层优化的机理,同时为实验结果提供理论依据。本章工作最主要的目的在于系统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