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型神经纤维瘤家系NF1基因新突变鉴定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ya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MIM 162200)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牛奶咖啡斑、多发性神经纤维瘤、腋窝和腹股沟雀斑、Lisch结节以及神经胶质瘤、恶性周围神经鞘瘤、骨发育异常和智能障碍等,约15.0%~19.87%的患者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我们收集一个中国人NF1家系,该家系7人,患者4人,患者自幼出现咖啡斑,青春期陆续出现神经纤维瘤,随年龄增长,咖啡斑和神经纤维瘤增多;女性患者妊娠后神经纤维瘤和咖啡斑增加,神经纤维瘤体积迅速增大,最大瘤体直径可达10cm。我们采集家系成员外周血(5ml/人份),常规酚/氯仿法提取基因组DNA;微卫星标记连锁分析进行致病基因定位,针对NF1基因编码区及5’-UTR,3’-UTR设计引物,通过PCR-DNA测序对先证者NF1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进一步针对突变位点通过PCR-高分辨熔解曲线(HRM)对家系所有8名成员进行突变鉴定。结果发现先证者携带NF1基因第38外显子内杂合移码突变c.5491delT,该突变导致NF1基因编码蛋白第1831位的色氨酸被甘氨酸取代,并在随后的第31个氨基酸变为终止密码(p.W1831GfsX31);PCR-HRM分析显示家系所有患者都携带相同突变,而家系正常人及群体中无关正常个体均未携带该突变,基因型与表现型共分离。总之,我们在一个中国人NF1家系中发现一个新的NF1基因致病突变,丰富了NF1致病基因突变谱,为该家系患者产前诊断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轨交站域是城市空间的重要子系统,并以“步行”作为区域交通的绝对核心。不解决好站域的“宜步行性”问题,城市的整体宜居性与可持续性则无从谈起。“中心型”属于轨交站域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迅速发展壮大,与此同时人口红利效应却在逐渐消失,以智能化为主题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正在席卷整个制造业,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制造模式受到越来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