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毒品滥用者的特征及戒治对策

来源 :国家禁毒委员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36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比传统毒品(主要指阿片类海洛因)分析合成毒品滥用者的一般特征,结合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开展的医疗康复、戒毒矫治内容,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引导滥用者脱毒、康复、回归社会和重塑人生.
其他文献
灾害人类学研究之端绪,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人类学家对战争贻害的反思,"二次大战以后,将对大轰炸期间人的行为的研究发展成对自然和技术灾难的社会科学研究,人类学家是最早的一批贡献者".哈尼族是古老氏羌族群系统南迁过程中逐渐演化而成的民族,其迁徙过程与大量的自然和社会(尤其是战争)灾害交织。哈尼先民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积累的一套应对灾害的特殊认知体系和经验系统,以口述史的形式流传至今。从人类学的视野
台风是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所面临的主要的自然灾害,尤其对于生活在沿海的渔民来说,台风对于他们的危害是所有自然灾害里面最严重的.从事海洋作业最怕遇到强台风、龙卷风等极端的天气.如果出海捕鱼遭遇强台风,渔民生还的概率非常小.文章拟综合笔者在湛江硇洲岛的渔民村落所做的近半年的田野调查,结合人类学、社会学、气象学、灾害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从纵向即台风来临前对于台风的感知预测、台风来临时对于台风的应对策略和台
21世纪是人为生态灾难、自然灾害频发的时代,也是全球生态环境明显恶化的时代.生态恶化严重地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迫使世人密切关注生态环境的动向,生态人类学作为一门边缘和新兴的分支学科是一个迟到者.危机与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研究,是当前中国亟须加速发展的研究领域.有效、及时、平稳地处理各种类型的危机与自然灾害事件,已经成为今后一定时期内中国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各界人士密切关注的重大问题,直接关系到政
通常,民俗学并不善于把握突发性事件,总是趋向于探寻那些在时间长河中相对固定的东西,比如婚丧嫁娶、年节礼仪、日常生活等等.而灾害,如地震、洪水等往往具有突发性,这对民俗学来说似乎并不容易进行把握.本文将具体分析通海大地震灾害记忆空间的建构及记忆的传承,同时参照前人关于唐山大地震灾害记忆空间的研究,以此把握围绕灾害记忆空间所呈现出的社会力学关系,进而尝试把握当地民众思维方式和文化逻辑。
20世纪70~80年代间,特别是人类学家、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开始意识到,灾害所牵涉的远远超越灾害事件本身.灾害是通过时间展现的过程,并且灾害从一开始便深深地嵌在社会历史中.本文以宁夏海原及周边地区作为田野调查点,在调查中发现,海原社会关于地震灾害记忆具有明显的代际差异,而这一现象的形成与社会语境关系密切。就此,笔者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类,即地震幸存者群体、地震幸存者子孙(地震记忆直接传承人)以及年轻人
在文章中,研究了强、弱关系两类群体中的行为决策,事实上在模型实际运用或仿真时,不需要赋予群体某些特殊的性质,系统只要输入每个决策个体的记忆矩阵和行为决策的初始值,就可以对模型进行仿真和实际运用。此外,PASD模型对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譬如在某些危机情境下,政府通过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向公众传递相关危机预防措施,但由于群体需求的差异性和复杂性信息传递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政府可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近年来国省道的数量逐渐增加,公路的辐射面更广.广东作为一个典型的经济大省,车流量大给公路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再加上广东地处华南亚热带地区,自然灾害频繁,进一步加剧了公路应急抢险工作的难度.笔者从应急抢险的物资和人员的调配效率、应急保障能力等方面系统分析和深入研讨,提出了公路交通应急抢险运行机制的优化方案和实现的措施。
当前,为综合治理毒品问题,探索科学有效的戒毒教育矫治方法迫在眉睫.为探索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发展的新方向,文章采用归纳论证等方法,对社会工作理论和工作方法在戒毒康复实践中的探索及应用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灾难是自然灾害风险因素的激变、人类脆弱性(vulnerability)要素的诱发,以及社会弹韧性(resilience)机制的失效这三个关键因素相互叠加的产物,其发生并非单纯肇因于自然生态环境的灾异事项,在很大程度上是诱发于人类社会文化的灾祸行为.因此,具有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的灾难所暴露出来的危机也不仅是灾害的风险性因素,而是人类的脆弱性要素。
"戒毒康复人员到社区进行报到"做为一项新的社区工作,这项工作对禁毒专干和社区工作人员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怎样使戒毒康复人员顺利地回归社会"?这个问题成为禁毒工作者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社区戒毒康复”作为一项新的工作,对戒毒者尊重会激发他们的自尊心,从而使他们把戒毒当作自己的事,去学习负责任。要以人为本,强化功能,营造拴心留人的社区环境。在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中,高度重视戒毒康复人员身心健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