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洲书院及创办时间浅析

来源 :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洲书院位于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松洲村。平面建筑为前庙宇后书院格局,建筑坐北朝南,背倚石鼓山,庙前原辟有三级平台和一片开阔地。整个建筑由前殿(围墙)、王台、中殿(威惠庙)、后殿(书院)、东西两庑及两配殿组成,占地面积达2125平方米。整个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关于松洲书院的创办时间可说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松洲书院为“开漳圣王”陈元光之子陈珦于唐中宗景龙二年(708)所创,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可说是我国创办时间最早的书院。也有人认为景龙年间尚末有书院之称。对于“辟书院于松洲”的陈珦,其生平也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试从松洲书院沿革、陈珦生平小考及松洲书院的创办时间等三个方面,梳理松洲书院的由来,浅析其是否为我国创设时间最早的书院。
其他文献
会议
历时110年之久的蚶江鹿港对渡,促成了闽台贸易的全面繁荣,在闽台关系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展现福建石狮蚶江与台湾鹿港对渡的历史,系统论证对渡对两岸经济、文化的深远影响。
地域和时代是一个文人生存的时空定位。闽南的地理环境培养了林语堂的“山地人生观”。近代以来,传统闽南文化与外来的基督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对林语堂的思想形成及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扬弃传统闽南文化中抑制和禁锢个性、扼杀主体性,导致社会惰性的消极的一面,吸收外来文化中充满生命活力,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尊重快乐和幸福的积极的一面。他有闽南人性格中那种不羁、斗志和勇气。其文学书写,也富有闽南地域色彩、文
会议
清代“湖广填四川”移民是闽粤地区仅次于迁台的重要移民运动。在迁川移民潮中,闽粤移民迁川动机有着大背景下共性的刺激,如清朝对迁川的各种优惠政策。也有其特殊的动因所在:说客的诱引、乡族的牵引、发家致富的梦想驱使以及闽粤山区人民特有的迁移特性等。从宏观到微观的政治、经济、社会、家族、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驱动下,形成闽粤迁川特有而复杂的迁川动因。
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极具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和族群文化,它兼具了保守封闭性与多远开放性和流播徙转性,东南沿海地区,台湾地区,乃至东南亚的部分地区都深受其影响,是一种辐射型区域文化。而生于闽南,长于闽台两岸的艺术奇葩—芗剧,是闽南文化独特的表达形式之一,是闽南文化的缩影,也充分体现了根植闽南沃土文化内涵。
会议
“文化线路”是历史遗产保护领域的概念,是在历史文化遗址、历史文化遗产的“点”状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动态的、多维的、线性的、整体性的概念。韩江发源于闽粤赣边区,向南注入南海,是一条绵延千年的商路,也是一条潮客二大民系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韩江的出海口潮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韩江是“海丝”的内陆延伸线,也是一条海内外文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文章从时间、空间、文化和角色目的等方面阐明韩江商路的“文化线
会议
通过对民国时期台商企业南靖浮山展南公司相关人员及后代的田野访谈,以亲历者口述为据,分析展南公司的设立、发展、业务经营及公司废立情况,展现民国时期在闽台商企业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以及之后公司遗留的台胞问题。以期对浮山地区的现圆山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和招商引资提供借鉴,也以此为契机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