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心理坚韧性的探索

来源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心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ou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目的是探索运动员心理坚韧性的概念与内涵,研究方法是访谈10位优秀运动员和5位资深教练,开放式问卷调查168位的大学运动员,将所得的数据加以分析,建立初步概念.最后本研究发现:一、心理坚韧性是指个体在运动情境中知觉遭受威胁时,心理上不容易被击败的特性.可以将其分为两个部分,特质心理坚韧性是指在遭遇困难时,一般都会表现出不容易被击败的特性之水平;状态心理坚韧性是指在某一特定的运动情境下,其表现出不容易被击败特性的水平.二、心理坚韧性强之运动员的行为特征包括:无论情境为何,皆能保持高度的专注;能忍受生理的伤痛;练习时积极自律与追求完美;比赛时拥有坚强求胜意志和自信心;有因应压力的能力等.依据本研究结果归纳的心理坚韧性初步概念,可以尝试去发展测量工具,以及一些心理技能训练计划,增强参与运动者的心理坚韧性,以期促进运动表现;在研究上,对心理坚韧性概念也更加清楚,有助于更进一步去探讨相关的研究领域.
其他文献
学校的课程实施是教师基于课堂教学的既教书又育人的与学生互动的升华过程.课程实施与课程文化之间密切联系,学校的课程实施应该关注和研究文化背景问题.多元文化、网络文化、文化走向的失衡和畸形以及心灵文化世界的缺失等,都会对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和深刻性产生重大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学校的课程实施需要基于一定的文化背景寻找对策,应该以"和合""和而不同""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等思想来分析并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
一般而言,课程管理涉及的是教育行政部门及其所授权的机构和人员对课程规划、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工作环节所进行的组织、领导、监督和检查等一系列的课程行政行为.从基础教育来看,课程管理对于全面贯彻和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实现教育培养目标、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当前,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要加强和改善三级课程管理,使新课程的各项规划能够落到实处,并在实践中不
课程实施,实质上是一个有机的文化继承、交融和创新过程;在新课程研制与实施中,伴随着文化创新的努力和发展,出现了越来越棘手的文化制约现象,主要表现为,在知识化背景下理想的或官方的课程文化形态与学校的实际课程文化形态的冲突,在民主化背景下统一的意识形态化课程文化样式与多样的本土化课程亚文化样式的冲突,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个人主义课程文化价值与中国群体主义课程文化价值的冲突;应对这样的特殊现象与冲突,需要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研究领域发生了由结构--功能观向文化--个人观进行转变的理论转向.与此转向相匹配,研究者关注教师认同感、效能感、情绪和学校文化的研究.这些理论转向和研究焦点关注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主观意义建构,不仅对我们进一步研究新课程实施具有一定的理论上的启发意义,而且也启示我们在新课程实施的实践中,要以教师为主体,让教师参与有意义的课程变革,同时也启发我们认识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智障学童课程设计是尚待发展和完善的领域.直到现在,香港智障学童的课程指引只是以主流学童课程为依归,提供一生校本调适原则,但欠缺一套合乎智障学童需要和均衡发展的课程大纲.因此,不同办学团体的特殊学校各施各法,或过于追求学科能力的提升,或过份着重就业能力,亦有趋于 温室培养,削弱学生的自立自主能力.即使在职业培训方向上,只着重具体职业技能而忽视就业素质.整体而言,更有对学生期望偏低的倾向.在评量学生方
近年来在人格研究领域内出现了一种系统完整的人格新理论--认知-情感系统理论(Cognitive-Affective System Theory of Personality,CAPS).这个理论恰好弥补了特质研究的缺点.本文试图通过对一项已有研究结果的回顾和重新解读,探讨以认知-情感系统理论为代表的动态人格理论在运动心理学研究领域内的适用性和应用前景.结果表明,正是因为认知-情感系统理论对于个体在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采集了市区与乡镇中学共237名体育教师被试的数据,对城乡体育教师在工作满意度方面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领导行为方式、社会支持与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市区与乡镇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差异显著;人际取向的领导行为方式及社会支持是影响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两个主要因素.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选取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压力应对方式作为指标,将不同锻炼程度及类型对海淀区中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影响作为切入点,对北京市海淀区六所中学初一到高三的165名在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探讨不同锻炼程度及类型对海淀区中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影响.得出结论:1.北京市海淀区中学生存在较多消极地应对方式;2.压力应对方式存在性别差异;3.不同程度的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压力应对方式有显著影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文献进行整理,对应激、唤醒和焦虑的概念进行探讨,旨在阐明三者之间的关系.应激是一个过程而绝非一种状态,唤醒可以是应激过程中的某种状态,而焦虑是心理唤醒水平中的一个部分.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用焦虑水平来反映唤醒水平,但它决不能代替唤醒概念的全部.
Choking现象是指在压力条件下一种习惯的运动过程发生衰变的现象.本研究以28名专业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为对象,设置高压和低压两种实验条件,采用被试内平衡实验设计方法,揭示了青少年篮球运动员Choking现象产生的心理机制.研究表明:(1)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公众自我意识、竞赛特质焦虑和积极应对方式能有效解释37.5%的Choking指数变异,公众自我意识对Choking指数有显著的回归效应(β=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