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排子油田车67井区低渗透低饱和度油藏提高采收率研究

来源 :2012年特殊类油藏开发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840150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渗透、低饱和度油藏是油田二次开发过程中新增建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措施挖潜、保障老区稳产的重点工作之一.然而这些潜力储量的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常规油藏都有所增加,往往受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双重因素的共同制约.所以要对低渗透、低饱和度油藏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后期调整,需要对油藏进行系统的全因素分析.车67井区就是通过系统研究分析之后,通过油藏工程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最终找到适合该井区有效开发的合理途径.实践证明,对低渗低饱和常规流体油藏,通过井网优化能够提高注水开发效果。对于储层较单一的低渗油藏,采用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将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最佳的采收率。小井段油、水层紧密分布时,应避免压裂措施,以防压穿水层,造成油井生产高含水。
其他文献
针对深水含水合物层固井需要,通过在早强水泥中加入低水化热外掺料的方法,开发了低水化热早强固井材料,比常规水泥的水化热低36%以上.同时利用该材料设计了水泥浆配方并研究了其性能.结果显示,在密度为1.35~1.7g/cm3时,水泥浆体系稳定,失水量低于50mL,稠化时间可调,过渡时间低于30min,8℃下24h抗压强度达到4.86MPa,满足深水含水合物地层的固井需要.
交流电磁场检测技术在海洋平台结构损伤检测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技术的关键在于检测探头激励装置的设计.本文利用交流电磁场检测实验台,通过实验手段,优化交流电磁场检测探头设计.本文选取U形磁芯结构的激励方式,通过大量实验,对比分析激励电压、磁芯结构、磁芯位置、提离效应等影响因素对检测效果的影响,完成检测探头的优化设计,为交流电磁场检测技术在海洋平台结构损伤检测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随着水深的不断增加,海洋环境及海底地质条件日趋复杂,给海洋钻井带来更多的挑战,为克服不同环境挑战的新型海洋钻机不断涌现.钻机向极地、超深水、大型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提出取代钻机的钻井新概念并进行实验.随着新材料、微电子、通信和计算机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海洋钻机将向更加精确、高效、低成本、环保和安全方向发展.为实现我国深水海洋油气资源的自主、安全、高效开发,建议石油界和船舶界联合组建专门的海洋石油工
控压钻井技术是在欠平衡钻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钻井方式,主要目的是为解决"卡、塌、漏、喷"等钻井难题提供有效手段,其已成为近年国内钻井新技术研发的热点.控压钻井工艺有多种形式,包括井底恒定压力控压钻井、连续循环钻井和双梯度压力钻井.本文重点论述了由中国石油西部钻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开发的基于井底恒压的控压钻井系统与技术,并就利用该系统实现钻进、停泵接单根、控压起下钻、双梯度钻井液帽压力控制及衔接的
旋转导向钻井工具主要由不旋转外套和驱动芯轴等组成,不旋转外套上安装有3个互成120°角的翼肋.旋转导向工具的工具面由3个翼肋的合成偏心位移矢量和不旋转外套的相对位置所决定.工具面的确定以1#翼肋为定位基准.由于不旋转外套的随动,造成工具面位置发生改变,因此在旋转导向钻井过程中需及时测量和调整工具面.在不旋转外套上安装一测斜短节,利用相互正交的加速度传感器测出相应的重力加速度分量,可实时测量1#翼肋
为了解决旋转导向系统导向参数计算问题,以静态推靠式AutoTrak RCLS系统为例,应用纵横弯曲法建立了典型的柔性旋转导向钻具组合三维力学分析模型,求得了钻头侧向力和导向参数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根据极限曲率法可求解实现设计井眼轨道所需导向参数,并进行了稳斜、增斜和三维导向控制分析,从而了解系统井斜控制规律,为旋转导向系统研制和井眼轨道自动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是20世纪末期发展起来的一项自动化钻井技术,代表了当今世界钻井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本文阐述了偏心位移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通过偏心执行机构导向机构来实现井眼轨迹控制。导向机构由3个互成120°角的翼肋及其驱动液缸组成。3个翼肋的伸缩彼此独立。电气系统共由执行机构、供电模块、下测控模块和双向信息传输部分四部分组成,对井下闭环控制算法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给出了现场试验结果.
采用电磁波作为传输信道的随钻测量技术,具有不受钻井液介质影响、信号传输速率高、使用成本低等优点.本文简要介绍了现有几种随钻传输技术,重点介绍了电磁波信道传输特点及其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电磁波随钻测量系统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以及该系统在气体井和煤层气井现场功能性实验情况,经分析可知,在钻井液脉冲MWD工具使用受到限制的气体钻井情况下,电磁波通道是传输井下信号的有效解决途径,但因为电磁波受地磁特性影响
钻井时井底与地面之间的双向数据传输技术在现代钻井技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钻声波遥传技术与传统MWD相比,可实现更高的传输速率.换能器是声波遥传技术中的关键部件之一。本文介绍了压电陶瓷换能器、磁致伸缩换能器的原理和结构设计,根据实际需要,利用有限元对所需压电换能器的各项参数进行了仿真,并通过实物测量验证了设计的可靠性.利用设计的换能器对50m的钻柱进行了测试,得到了其信道特性。
石炭系储量越来越成为新的储量增长点,但有利储层识别难度和动用难度较大.通过石炭系地层期次划分、影响裂缝和溶蚀孔洞发育程度的主要因素分析,结合产能分布,指出了有利储层分布,评价了储集空间的有效性,确定了有效孔隙下限.综合物性、孔隙结构、裂缝强度、储能参数及弹性容量、试油产能,将火山岩储层分为3类,并预测出Ⅰ类储层分布规律,为储量评价及合理开发技术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石炭系火成岩地层是火山喷发和冲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