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西部凹陷岩性圈闭油充满度及其主控因素分析

来源 :第五届油气成藏机理与油气资源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R66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西部凹陷91个岩性圈闭进行油充满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凹陷岩性圈闭油充满度分布范围广、差别大;不同类型圈闭油充满度不尽相同,构造—岩性圈闭平均油充满度为44%,透镜体圈闭平均油充满度为51%,砂岩上倾尖灭圈闭平均油充满度为32%,发育在沙三段和沙四段的岩性圈闭平均油充满度较高,为50%左右,发育在沙一段、沙二段、东营组和馆陶组的岩性圈闭平均油充满度较低,为38%左右。对岩性圈闭油充满度进行主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凹陷岩性圈闭油充满度主要控制因素为运移条件,具体体现在圈闭距离排烃中心的平面距离、所在地点的流体势;其次为砂体的沉积条件(砂地比)和砂体的几何特征(砂体厚度和砂体面积),而油源等其他条件影响较小。地质分析表明,认为岩性圈闭距离排烃中心越近、处于相对低势区且处在相对优相区时,该岩性圈闭油充满度就越大。
其他文献
本文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达给原江汉石油学院赖志云教授负责筹建“湖盆沉积模拟实验室”研究项目,所开展的先导性湖盆沉积模拟实验研究的成果汇编。共完成六个实验,本文仅选四个实验:其中两个是结合大庆油田;两个是结合大港油田。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地质师、教授级高工阎敦实对此项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并具有开创性。这项实验研究的丰硕成果,是我国湖盆沉积学理论得以深化发展
本文主要讨论阿克莫木气田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阿克莫木气田天然气以烃类气体为主,非烃气体含量较高;在烃类组分中,甲烷占绝对优势(平均为80.80%),干燥系数大;甲烷和已烷碳同位素重(δ13C1为-25.6‰~-23.0‰,δ13 C2为-20.2‰~-21.9‰),稀有气体3He/4He、40Ar/36Ar比值高.与塔里木盆地其他地区相比,该气田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具有独特性.通过结合研究
塔河地区三叠系中油组是该区最重要的油气产层,但中油组主砂体沉积体系及砂体展布特征研究仍有争论。本次研究通过建立井震结合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根据岩心、钻井及地震资料结合粒度分析、地震相、地震属性等手段认为在发育中油组主砂体的SQ4层序低位体系域LST4内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湖底扇沉积体系,识别出6个亚相,11个微相,沉积相带具有南北分带的特征。同时结合古地貌恢复,确定了研究区该时期古地貌格局为
在沉积层序及岩相古地理研究中,需要不断地收集、对比、分析、提取、管理海量的区域地质数据,传统的人工方法已难以满足信息增长的需求。本文提出一种空间数据库技术与单因素分析作图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基础地质数据以自然层为单位,按统一标准定量化处理;并运用空间数据库技术计算、统计、分析,提取厚度、白云岩含量、灰泥含量、陆源碎屑含量、碳酸盐岩颗粒含量、石膏含量、石盐含量、平均岩性值、平均颜色值、生物化石值、准
针对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构造破碎,断裂系统和油气成藏条件复杂的状况,结合该地区的区域构造背景,在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系统模拟断阶带三垛期构造应力场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三垛期构造应力场对油气成藏的控制。结果表明,三垛期构造应力场控制着南断阶边界断层的剧烈活动以及应力转换带断层的发育和分布,进而控制着断块圈闭的形成。烃源岩生排烃期与构造应力场活动时间的有机匹配为南断阶的油气成藏提供了有利的保证。南断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致密砂岩气藏气水关系复杂,气水分布方面的研究对于寻找新的勘探目标和气藏的有效开发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试气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川中须家河组15个气藏80余口井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和含水饱和度的计算,证明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电阻率曲线和可动饱和度大小可对气、水层进行有效识别。根据单井和剖面气水分布特征的研究,认为川中须家河组纵向上有多个气水系统,单气水系统内部自上而下可动水饱和度逐渐增大,呈上
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介质油气运聚机理是油气勘探必须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选择代表性储层介质进行系统油气运聚作用分析,有利于为解决这一关键科学问题提供范例。塔中45井区奥陶系良里塔格组礁滩体储层是典型的岩溶缝洞体系储层,受准同生岩溶、埋藏岩溶、热液岩溶以及断层活动的多重影响,储层连通性变好,物性得以改善。本区原油和天然气性质参数在NE向断层与NW向断层的交汇部位异常高,而随着远离断层交汇部位逐渐降
南方海相层系的油气成藏与破坏,除了与构造演化有关外,岩石的力学性质也在油气成藏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力学参数的测试数据结果,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对贵州凯里地区海相地层岩石力学参数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碎屑岩的力学性质(σc=20~40MPa)明显低于碳酸盐岩,易于发生变形;随着埋深的增加,碎屑岩中产生的裂缝和节理首先愈合,而碳酸盐岩当中的破裂变形则较难愈合,可
本文主要论述了火山岩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及成因机理,以三塘湖盆地火山岩油气藏为例,总结了火山岩油气藏形成的六个有利条件:(1)具有良好的油源条件——三塘湖盆地中生界烃源岩中,暗色泥岩以三叠系中上统小泉沟群有机质丰度最高,有机碳平均含量可达4.19%,氯仿沥青“A”平均含量为0.1171%,总烃平均为0.048%,生油潜力平均为11.03mg/g;(2)具有好的储层条件——三塘湖盆地火山岩有效储层的形成
向斜区低—超低渗储层中存在各种油水倒置现象,如下油中水上油型,下油上水型,下油上油水型,下油水上水型等。这些现象在松辽盆地北部向斜地区非常普遍。本文以松辽盆地北部古龙凹陷为例,从平面和剖面上对各种油水倒置关系进行了系统描述,并探讨了油水倒置现象产生的机理,认为当毛细管力大于浮力时,就会出现油水倒置现象。针对这种现象选取古龙凹陷南部一个典型剖面进行详细解剖,定量计算了油层内石油受到的浮力与毛细管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