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I监测提高牛生产性能在河北省的应用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全国养牛科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xueyan1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4年3月开始,对河北省石家庄三鹿集团奶牛场、石家庄3502奶牛场、大曹庄管理区奶牛养殖三分场三个奶牛场共352头成年母牛群进行DHI监测.2004年3月288头泌乳牛日产奶量平均20.1kg、乳脂率3.64﹪、乳蛋白率3.03﹪,2005年6月324头泌乳牛日产奶量23.9kg、乳脂率3.66﹪、乳蛋白率3.13﹪;生鲜牛奶每毫升体细胞数由2004年3月的78.5万下降到2005年6月的42.7万.说明DHI对奶牛生产性能和鲜奶质量的提高以及隐性乳房炎的减少有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探讨了含氮化合物在牛瘤胃中的代谢规律,分析了评定牛蛋白质需要量及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主要体系,并介绍了可利用粗蛋白与可利用氨基酸的概念、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现行的奶牛蛋白质营养体系主要以小肠可消化总氨基酸为基础,例如美国(NRC,1996、2001)、英国(AFRC,1993)的可代谢蛋白质,法国(INRA,1989)和荷兰(Tamminga等,1994)的小肠可消化真蛋白质、北欧(Bickel等,1987)的小肠可吸收氨基酸等.但这些体系均未反应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平衡,为此,INRA(1995)经研究提出,因赖氨酸和蛋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而将小肠
在饲养管理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草原红牛7月龄小公牛10头,含1/4、1/2利木赞血牛分为10头和13头,持续育肥,18个月龄时屠宰.结果表明:草原红牛导入利木赞血后育肥牛出栏体重、日增重、屠宰率和净肉率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而肉中粗脂肪含量随着外血量的增加有逐渐下降趋势,粗蛋白质的含量则完全相反;肉中脂肪酸和氨基酸的组成与含量没有明显变化.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HaeⅢ、BstYI分别对鲁西黄牛、渤海黑牛和山区水牛MHC-DRB3.2基因的Semi-NestPCR产物进行酶切.结果表明:三个群体均在HaeⅢ酶切位点上表现多碱基突变,山区水牛等位基因数少于前二个群体;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在BstYI酶切位点上表现多碱基突变,而山区水牛未检测到突变;x2适合性检验表明,三个群体在HaeⅢ酶切位点上碱基突变均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四个市的六个县(市)的6个肉牛三元杂交组合(夏西南、西夏南、利夏南、夏利南、利西南和西利南),6、12和18月龄三个年龄段平均体重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夏西南、利西南、西夏南和西利南四个杂交组合效果比较好.结论:在三元经济杂交过程中,种公牛品种的选择上,第一父本选择母性性状(受精力、产奶量、乳房质量)比较明显的肉乳或乳肉兼用型种公牛;第二父本选择生长速度快和胴体质量好的纯种肉用种公
BMP4基因主要在动物早期胚胎中表达,是与哺乳动物身体形态的形成有重要关联的基因.本文参考人和老鼠BMP4基因序列信息,设计上下游引物,扩增牛的BMP4基因部分cDNA序列,根据此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从牛软骨中快速抽体总RNA,以此RNA为模板,经RACE法获得特异片段,并将该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EcoliDH5a.将含有外源片段的克隆质粒经PCR、酶切和测序验证,
本项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现代分子生物技术,为寻找影响牛肉嫩度和大理石纹性状的候选基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选取了7个牛品种(群体)共176头牛作为实验动物,利用PCR-RFLP方法研究钙激活蛋白酶抑制蛋白基因(CAST)第6内含子intron6内的遗传变异,并进行克隆测序,证实了酶切位点突变.利用最小二乘线性模型进行基因性效应差异显著性检验,为CAST作为肉牛嫩度候选基因提供了进一步根据.
提出了牛奶清洁生产的概念,论述了牛奶清洁生产的重要意义,从牛奶清洁生产的环境管理、奶牛饲养过程管理、产品加工过程管理、废弃物处理和全程质量控制5方面分析了实现牛奶清洁生产的途径,制订了牛奶清洁生产技术规程(试行),并进行了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效益.
选用30头体重350±10kg西门塔尔×鲁西黄牛杂交肉牛,研究了不同水平维生素A(VA)对肉牛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将试牛随机分为对照组(日粮中不添加VA)和试验组(日粮中分别添加维生素A1100、2200、3300、4400、5500IU/Kg).
通过2213个胎次的产奶量测定和558个乳样的乳脂含量的分析,初步揭示了四川乳肉兼用牛的泌乳性能.牛群实际泌乳量平均为3889.4kg,平均泌乳期为283.5d,平均乳脂含量为4.51﹪.其中第一胎平均泌乳量为2594.1kg,平均泌乳期为247d,乳脂含量为4.40﹪;第二胎泌乳量为3570.8kg,泌乳期为285d,乳脂含量为4.56﹪;第三胎泌乳量为4821.2kg,泌乳期为303d,乳脂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