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我国核电建设如何应对舆情危机

来源 :2017核能行业公众沟通交流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to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作为人们传播信息、分享知识的重要平台,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与报纸、电视、广播一道构成舆情舆论的重要载体,核电建设中遇到的公众舆情危机对核电企业的管理行为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危机常态化的舆情现状,如何有效地开展舆情应对工作,成功高效的宣传核电,成为我国核电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其他文献
从315晚会”日本‘核污染区’食品惊现中国”引发的舆情来看,公众的理性程度有所增强,而核能行业的舆情管理和公众沟通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现实问题。对于核能舆情管理,应着重进行系统化的体制建设、队伍建设和能力,切实提升舆情预防、监测、评估、处置等方面的能力。对于核能公众沟通,应把握住恐核情结、信任缺失、邻避效应这三个要点,针对性地改进沟通能力和效果。
近年来,我国核电发展越来越迅速,但是在2011年发生了福岛核事故,公众核恐慌危机爆发,使公众对核电的“不信任”成为影响核电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调查阐述了福岛发生前后公众对核电发展的影响、产生核电公众“不信任”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经调查发现,由于核事故的严重后果、公众参与程度、媒体的宣传和核电普及程度都是影响核电信任度的因素,所以应该加强社会公益科普、提高核安全水平、落实公共参与、增强核电透明
新媒体时代下,公众参与核电项目等环境敏感性问题的形式和途径,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方式.而当公众参与的对象为具有风险性质的工程时,公众与机构之间沟通途径、方法以及媒介,对沟通效果有很大影响.本文对传统公共沟通模式和新媒体下的公共沟通模式进行分析对比,并讨论了核电环境集体性事件发生风险沟通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媒体时代下,核电项目风险沟通的策略.
核电作为清洁高效能源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国家名片,但我国核电品牌在消费者的体验感知层面长期缺位.基于体验经济时代背景,运用本能、行为和反思三层体验理论界定核电行业用户体验内涵,系统分析用户(公众)体验在核电发展中的具体表现形态,并针对用户(公众)日常用电设计与之相适应的交互场景,渗透核电“蓝光”视觉符号;借助社交媒体与人工智能,增强核电品牌“拟人化”沟通;运用游戏机制与虚拟现实技术,提高用户参与
在当前形势下发展核电是实现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发展战略目标的首要选择.如何防范和化解核电邻避效应成为发展核电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本文结合核电邻避效应现状,从公众心理、问题认知、政府沟通等方面深入剖析邻避效应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当前国内核电发展现状,对核电邻避效应的防范和化解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蓬勃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近30多年来我国国民对核电产业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核电项目选址期的公众沟通也步入一个新的阶段.本文对我国过往选址期公众沟通策略进行简要介绍,并针对目前国内遇到的新形势、新局面及面对的新问题进行说明,最后提出在新形势下核电项目选址期公众沟通的新策略,供同行探讨.
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而做好核电公众沟通工作则是促进我国核电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新形势下如何在确保核电安全和技术先进的同时,扎实有效地做好核电公众沟通工作,不断增强公众对核电项目的认可和信任,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在重点分析现阶段我国核电公众沟通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核电公众沟通工作提出更新观念,进一步
新形势下,公众接受度正成为核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公众沟通关乎核工业发展之本.为确保我国核能健康发展,加强和改善公众沟通十分必要.经过长期实践,国外核能发展大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公众沟通经验,形成了有法可依、政府主导、企业担当、形式多样的公众沟通机制和组织体系.这些国家在公众沟通方面的制度建设、实践举措和成败经验可为我国公众沟通工作提供借鉴与启示.
随着国家对维护公众在重大项目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愈加重视,公众意见已成为核电项目能否落地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做好公众沟通,赢得公众支持,才能为核电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经过近些年的不断探索和积累,我国核电公众沟通已摸索出了一些适合国情的方式方法,建立了一些具有地方特点的平台阵地,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是,我国核电公众沟通的效率与核电本身发展的速度还不匹配,造成核电公众
随着信息公开化及透明度的提高,同时对项目而言公众意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特别是对核电项目,公众意见往往会构成项目的颠覆性因素.本文从公众沟通的概念着手,介绍了核电项目公众沟通工作的特点,提醒关注新形势对核电项目公众沟通工作的影响及挑战,并阐述了在新势下进行长效公众沟通的建议,最后结合新形势下的特点,探寻解决沟通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