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与控制:珍珠港事变后日伪对华北英美基督教会的政策--以北京为中心(未定稿请勿引用)

来源 :2012多学科视野下的中国基督教本土化研究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ak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珍珠港事变后,日军确立清除华北教会中英美传教士,改造和控制中国教会的政策.通过日军幕后制定指导方针、伪政权前台实施的办法,西方传教士祓从教会中清理出去,中国教会与英美教会彻底脱离关系.教会学校、医院被强行剥离,原有的布道、教育、医疗三位一体的传教格局被打破.日伪将华北教派林立的基督教会统合成一个便于控制的华北基督教团.尽管中国教会和教会领袖对日伪的控制进行了反抗,并有王明道的成功坚守,但最终日伪基本实现了其改造教会的目标,强化了对华北基督教的控制.
其他文献
基督教义始终强调:耶稣有两个完满而整全的性质,即神性和人性,二者不可分离,耶稣是神亦是人.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与教会宣教的双重影响下,近代中国乡土社会的天主教徒对耶稣人性
会议
约翰·多斯·帕索斯的《美国》三部曲的写作策略在学界一直被反复关注和研究.小说糅四种叙事策略于一体,摒弃了以人物形象塑造为中心的传统,打破了叙事时间的线性模式,以蒙太
十一年来宁夏地区的文艺事業,在党的文艺路綫和毛澤东文艺思想指引下,随着工农業生产的大躍进,也出現了空前活躍的新局面。目前,一支以工农群众为主的業余創作队伍正在形成,
假如你是一个文盲,哪怕有再好的小说、诗歌、散文置于眼前,也无法阅读欣尝。同样道理,假如你是一个不识谱的“谱盲”,则在音乐的学习欣尝上,也会受到很大局限而长期地提不高
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六年,东北军困守延安城内。我当时经常随军来往住宿冯庄。一九三六年春,与东北军城防司令部参谋长布师方经常接触,谈判有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协定的意见,
"本色化"在中国境内可视为与"本土化""中国化""处境化"等同的学术术语.20世纪上半叶整整半个世纪,广西基督教"本色化"的发展与分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地域的特殊性,有
普兰丁格在《保证:当前的争论》中开始探讨合理性概念的不同含义.普兰丁格对于这个问题的探索表现为最终必须确定一个关于合理性的"规范性问题".他探讨了五种合理性概念,分别
会议
三国时东吴的周瑜,是当时杰出的将才,是孙权的左右臂。《三国志》里说他“长壮有姿貌”,“吴中皆呼为周郎”。瑜不仅统率东吴大军,知韬略,他还精于艺事,对音乐十分内行。宴
英国浸礼会1846来华传教,先后开辟了山东、山西、陕西三传教区,直至1952年撤出中国,为近代来华典型的新教差会之一;浸礼会由于传教士数量有限,比较重视中国布道员的培养,提倡
笔者据基督会传教士自传、传记等英文文献,结合巴塘地方志和田野调查,深入考察1908-1917年间美国基督会在康藏腹地巴塘汉藏文化中的本土化适应。鉴于清末民初康藏地区对传教士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