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技术在材料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 :第十一次全国热处理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131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无损检测技术常见的方法:X射线检测法、超声波检测法、磁粉检测法,并简要地分析了各种方法在材料检测方面的应用.射线探伤:适用于材料内部体积型缺陷:孔洞、夹杂、未焊透等;对于面积缺陷(如裂纹等)有选择性:即缺陷平面与射线透照方向平行或接近平行时非常适用;而当缺陷平面与射线透照方向垂直时极不敏感,易出现漏检;超声波探伤:适用于大多数缺陷的检测,但检出容易,定量难。不易发现细小裂纹。另外,由于检测系统存在盲区,故不适合薄板的检测。磁力探伤:适合铁磁性材料的表面缺陷及近表面缺陷的探伤;不适用于非铁磁性材料,如铜、铝、奥氏体钢等等。
其他文献
Thermal Prophet是上海交通大学于近年开发成功的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热处理数值模拟软件,本文介绍了该软件在基本架构,技术特点及功能方面的最新进展.同时以Thermal Prophet对20CrMo钢圆柱零件渗碳淬火工艺的模拟计算为例,对比了模拟与实测数据的差异,显示了Thermal Prophet软件在热处理浓度与性能预测方面的良好效果.表明了其在钢铁零件热处理模拟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
采用两种淬火介质(13%PAG和淬火油)对60Si2CrVAT弹簧钢进行淬火热处理,研究了不同冷却速率应力比r=-1的轴向高周疲劳行为,并拟合成疲劳S-N曲线.利用SEM、EDS、TEM和SAED等方法对疲劳断口形貌、源区成分、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13%PAG淬火后的疲劳极限(781.5MPa)比油淬疲劳极限高67.5MPa(714.0MPa).疲劳断口分析表明,两种冷速的疲劳破坏大
为了达到使用国产钢材,批量稳定地生产符合高铁动车标准机械性能及金相组织.本文通过实验,探索正火调质工艺炉温、冷却速度对产品最终性能及金相组织的影响,为悬挂式车轴热处理生产线的设计制造提供了工艺依据.同时,本文结合太原重工集团轨道公司的高速铁路动车车轴国产化热处理项目,提出了设备使用厂家与制造厂家联合研制、共同开发、交互式设计热处理工艺及装备的创新思维.达到了使用国产钢材,批量稳定地生产符合高铁动车
基于纵向往复磨削和横向间歇进给的磨削淬硬试验,采用ANSYS软件对大尺寸平面磨削淬硬温度场和淬硬层深度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由于平面磨削温度场的分布特征,前一道淬硬层经历了后一道磨削过程对其的短时回火作用;且越靠近第二道磨削区,前一道淬硬层回火作用越强烈,导致其硬度值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从而形成一条由回火区与淬硬层过渡区共同组成的软化带;磨削淬硬层深度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研究结果为揭
本文通过弯曲疲劳实验研究表面粗糙度对动车组车轴钢弯曲疲劳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对断口形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a0.8试样的疲劳极限为380MPa;Ra1.6试样的疲劳极限为320MPa.在同一应力水平下,Ra0.8试样的疲劳寿命大约是Ra1.6试样寿命的1倍以上.随表面粗糙度增加S-N曲线整体向右下方移动,且拐点之前斜线部分斜率减小.在同一应力水平下,材料表面粗糙度越大,材料表面应力集中
本文针对大型锻件在电加热炉内的回火过程,采用了三种模型应用有限体积法模拟计算工件的传热,分别是经验公式模型、表面辐射模型、对流和表面辐射模型.大锻件几何模型选用简单简体,模拟结果与实测工件上的温度曲线比较发现,经验公式模型计算的温度值偏低,与实际不符;表面辐射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接近,能较好的预测工件到温时间、保温时间和工件内温度梯度分布,但加热低温区与实测值偏差较大,最大处低于实测值26%;对流
为了研究回火处理对45钢表面重熔层组织结构和硬度的影响,本文采用强流脉冲电子束技术对45钢进行了不同次数的辐照处理,并对经过辐照后的45钢进行了回火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多次辐照可以在45钢表层形成较多的残余奥氏体,且硬度有所上升;经过回火处理后,45钢表层的残余奥氏体逐渐分解,硬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本文研究了在电磁-超声复合场作用下的纳米化学复合镀层的制备技术.通过控制磁场强度和超声波参数探讨了化学复合镀的沉积过程.结果表明,复合场辅助下的复合镀层表面致密性和均匀性明显优于未加外场的复合镀层的.磁场通过对镀液中团簇粒子产生洛伦兹力,使其运动更加剧烈,促进复合镀层中微粒的形核、长大过程;超声波震荡产生的机械能,使基体表面活化的同时使镀液中的Ni+还原沉积在基体表面.复合场下,超声波和磁场相互作
在本文中,对相同热处理工艺下的两种套管钢进行了高温力学性能的研究.10Cr3Mo钢是以N80钢为基础加入Cr、Mo等合金元素,对两种钢的组织结构进行表征,分别做了光镜和SEM观察.对两种进行了蠕变试验,并推倒了两种钢的蠕变本构方程.对两种钢进行了高温拉伸试验,同时与室温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的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在350℃下,10Cr3Mo钢较N80具有良好的抗蠕变性能,高温时10Cr3Mo钢
本文对Cr12钢进行了不同时间的深冷处理,对金相组织进行了观察,对耐磨性能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淬火后直接进行深冷处理,180℃×1.5b回火情况下,深冷处理可显著降低残留奥氏体含量,经3×1h循环深冷处理后,残留奥氏体量由未冷处理的35.4%降到了3.2%,降幅达90.9%;深冷处理能不同程度的提高Cr12钢的显微硬度,但冲击韧性有所降低,降幅最大达32%;深冷处理可明显提高Cr12钢耐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