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HR基因Ex3多态性与儿童青少年生长、代谢和hGH疗效的关联分析

来源 :2011年第11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33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GHR受体Ex3多态性对儿童青少年生长、代谢的影响,并分析其多态性与GHD儿童rhGH治疗效果的关联性。方法:经身高、骨龄检查、胰岛素精氨酸二种药物激发试验证实的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72例,接受rhGH治疗持续6个月或以上。经生化和体检证实的单纯性肥胖超重患儿419例、体重正常对照组206例,采用PCR技术扩增GHR基因Ex3区域,明确各研究对象的GHR基因型;分析正常对照组与肥胖超重组的基因构成比及各基因型与代谢指标间的关联性、rGH治疗生长速度改变和基因型的关系。结果:(1)72例GHD患儿的fl/fl, fl/d3及d3/d3分布频率分别为69.5%, 8.3%及22.2%。(2)肥胖超重组的GHR三种基因型d3/d3, fl/d3,fl/B分布频率分别为7.3%, 27.9%. 64.8%;正常对照组三种基因型d3/d3, fl/d3,fl/fl分布频率分别为4.8%, 17.5%, 77.7%,肥胖超重组的d3基因明显高于对照组(x2=10.66,P=0.005 )。d3组在BMI、空腹血胰岛素、总胆固醇、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小于fl/fl组,d3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高于fl/fl组。结论:本研究首次证实GHR外显子3缺失可以减少肥胖患者胰岛素分泌,减少空腹血甘油三酷、胆固醇的升高,减少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危险性。GHD患儿的GHR三种基因型分布与国外患儿存在差异,提示GHR基因可能存在人种差异性。fl/fl基因型可能影响不同GH缺乏程度的rGH治疗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H2S能否以心肌细胞的细胞膜L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L-VDC)蛋白中半胱氨酸残基侧链上巯基(Cys-SH)为分子靶点,通过调控L-VDC,以更迅捷的方式发挥心脏舒张效应。方法:应用Langendorff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模型,观察生理浓度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对心脏的舒张作用;应用L-VDC通道阻断剂尼非地平灌流离体心脏,再应用NaHS灌流,观察L-VDC通道在H2S调节心脏舒张反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2DE)及生化指标检测蒽环类抗肿瘤药物(ANT)引起的心脏毒性,并评价各检测指标的价值。方法:选择2003年8月-2009年3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明确诊断并接受ANT治疗、疗程全部结束并达完全缓解的白血病、实体肿瘤患儿66例。采用2DE检测患儿心脏一般结构,左室收缩功能,左、右室舒张功能,左、右室心肌工作指数(MPI),左、右室基底段收缩期组织多普勒运动速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0)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疗效及灌洗液(BALF)细胞学特点。方法:某院26例诊断为感染后BO的患儿,均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分析其病原、临床特征、肺高分辨CT(HRCT)、血T细胞亚群、BALF细胞学特点及BAL疗效。结果:26例BO均继发于重症肺炎后,病原为腺病毒感染1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10例,麻疹病毒感染1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1例
目的:提高对儿童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儿科2010年收治的同一家族中3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家族史、相关实验室检查、肺功能、影像学表现,并追踪其治疗效果。结果:临床表现包括:持续咳嗽、咯痰、活动后呼吸困难,伴慢性副鼻窦炎。冷凝集试验(CHA)阴性。肺功能示中-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阻塞为主),轻-中度弥散功能障碍。高分辨率CT(HRCT)主
目的:拟通过对359例甲基丙二酸尿症患者的回顾性调查,研究中国患者的疾病类型及发病特点。方法:1996年8月至2011年7月,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尿有机酸检测诊断并随访的甲基丙二酸尿症359例。采用免疫荧光偏振法检测血液、尿液总同型半肤氨酸,鉴别是否合并同型半肤氨酸血症,采用串联质谱分析进行血液氨基酸、酷酞肉碱谱测定,对部分患者进行了基因诊断,根据疾病类型进行个体化药物与饮食治疗。结果:359
目的:通过GNPTG基因分析首次在国内确诊3例黏脂贮积症MLⅢ型Υ亚型患者.进一步了解此病临庆表型的特征及异质性。方法:GNPTG基因分析:取得知情同意后留取患者DNA, PCR扩增此基因所有外显子后直接测序。结果:在GNPTG基因第7和第8外显子发现了三个纯合突变,包括重复突变c.515dupC,p.H172Pfs27X,剪切突变c.609+1G>C和错义突变c.425G>A,P.C142Y。父
目的:通过对黏多糖贮积症Ⅱ型患者家系IDS基因突变谱研究,综合分析IDS基因突变的热点区域、突变方式,并试图探讨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以46例黏多糖贮积症II型患者家系为研究对象,进行(1)全部9个外显子突变检测(2)进行基因一假基因重组突变分析;(3)对1例女性患者在确认碱基变异的基础上进行X染色体失活分析及RNA分析。结果:(1)在本组46位患者的IDS基因中共发现36种突变或变异,(2)
目的:回顾性总结男性儿童同性性早熟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指导临床。方法:对22年(1988年1月至2009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已明确病因诊断的男童同性性早熟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病因,总结不同病因男童同性性早熟的临床特点。结果:22年来,单中心明确病因诊断的男童同性性早熟共80例,其中中枢性性早熟(CPP)和外周性性早熟(PPP)分别为57例(71. 25%)和23例(28. 7
目的:(1)总结近10年青春前期GHD患儿以生理替代量GH治疗后第1年的生长速度(HV1),初步设定GH治疗的目标;(2)根据上述目标,应用GH疗效预测模型对青春前期GHD患儿进行前瞻性个体化治疗。方法:(1)回顾性分析2000年一2009年本中心确诊的青春前期GHD患儿,以经典替代量GH (0.7U/kg/周)治疗第1年的生长速度(HV1),共189例。计算各骨龄段的HV1。(2)A组实际HV1
目的:通过碳13呼气试验检测了解感染幽门螺杆菌(HP)和未感染HP儿童的身材矮小(身高低于同年龄组儿童平均水平的2个标准差)发生率,研究HP感染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9月-12月因食欲差或轻微腹痛或呕吐或矮小至我院消化科或内分泌科就诊进行碳13呼气试验的2~15岁儿童604例,男324例(53.6%),女280例(46.7%);平均年龄(7.80±2.79)岁。根据检查结果咿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