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尔东北缘晚新生代的构造旋转运动

来源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vf170073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即青藏高原西构造结,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北接南天山,西为塔吉克盆地,东临塔里木盆地.帕米尔弧形构造带是新生代构造变形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帕米尔构造结地质演化的运动学模型经过了几十年的研究(陈汉林等,2014),由最初的走滑模型发展为径向逆冲模型、马蹄形弯曲模型,后又有学者提出走滑与径向的结合模型(Cowgill et al.,2010).因为区域规模广,地质演化复杂,无论哪种模型都不能较好地将此区域的空间演化和时间演化特征统一起来.笔者以古地磁方法为主要手段,选择喀什凹陷南缘构造相对简单的英吉沙背斜上新世沉积地层为研究对象,研究地层时代较晚避免了多期构造的叠加影响。最终获得了英吉沙地区上新世可靠的古地磁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帕米尔东北缘运动形式与过程,根据研究区域及邻区晚新生代已有古地磁结果,分析各个剖面结果代表的构造旋转特征。依据英吉沙地区上新世的古地磁数据并结合喀什凹陷北部地区已有数据,得到喀什凹陷在上新世之后整体发生了逆时针旋转运动认识,暗示了塔里木盆地西缘上新世时经历了外围造山带的强烈逆冲,也佐证了北帕米尔在上新世时期受到西南天山更强大的阻力作用,致使帕米尔东北缘东向物质运移的速率增大。结果证实晚新生代以来东北缘存在明显的逆时针旋转,表明帕米尔弧形构造结东北缘发生了构造体制转折。
其他文献
Fluid filtration in fault zones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structural,mechanical and compositional features of earthquake rupture.Magnetic properties of fault rocks con
会议
深海沉积位于碳酸盐溶解面之下,同时受到活跃底层水团的影响,钙质和硅质的化石均存在严重的溶蚀现象,给沉积物的定年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另一方面,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上最深处,由于国际上尚未见有沉积年代学的可靠报道,其沉积体系的演化过程仍然未知.针对这一研究现状,利用马里亚纳海沟4400m处的一支长度为2.35m的沉积物重力柱状样品开展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研究.研究认为:中更新世以来,沉积间断持续发育
考古磁学是利用考古遗址上出土的烧制过的砖、瓦、陶瓷器、烧土等古遗存来探索地磁场全新世以来短尺度精细变化的有效手段,在完善地磁场模型、探索地球动力机制、考古定年以及探讨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变化相关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考古磁学工作主要集中在欧洲,东亚数据相对稀少,且已发表数据主要集中在近3ka,更古老的数据则非常匮乏.本文对位于四川金川县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刘家寨遗址开展详细的岩石磁学及地磁场古强度研
科科斯无震洋脊沿中美洲海沟向加勒比板块的低角度俯冲对中美洲汇聚板块边缘的构造演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显然,科科斯脊何时到达中美洲海沟并开始俯冲是理解中美洲汇聚板块边缘构造演化的关键.但是对于科科斯脊初始俯冲时间的认识长期以来有着很大分歧,从1Ma到7-8Ma不等.旨在研究中美洲俯冲带地震机理研究的大洋钻探334和344航次在科科斯脊上实施了钻探,并对科科斯脊直接采样-这使得从科科脊的记录中直接获取其初
Recent reconstructions of Rodinia supercontinent breakup incorporate South China as a "missing link" between Australia and Laurentia,and Tarim craton adjacent to northern Australia on the supercontine
会议
海洋和湖泊沉积物是开展高分辨率古地磁和古环境研究的重要地质材料,准确鉴别其中的磁性矿物来源与组成则是获取古地磁场和古环境信息可靠记录的基础.趋磁细菌是一类能利用地球磁场进行定向游弋的原核微生物,广泛分布于海洋、湖泊、沼泽和河流等水生环境中,能在细胞内合成几十甚至数百个链状排列的、有生物膜包被的磁铁矿或胶黄铁矿纳米晶体,称为磁小体.趋磁细菌死亡后,磁小体随沉积物沉降而被埋藏(化石磁小体),可以记录沉
Kumano basin located in the Nankai margin of southwest Japan is receiving more attention as sources of great thrust earthquakes and commercial utilization of gas hydrates (Tobin et al.,2006;Toki et al
会议
兰州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造山带东段,处于西风带与东亚季风区的交汇地区,也是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过渡带,其保存完整的新生代地层为深入研究东亚季风和西风带演化以及亚洲内陆干旱化提供了良好素材.在兰州盆地发现的大批哺乳动物化石为研究亚洲陆生哺乳动物演化和地层年代及对比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传统的生物地层年代学并不能给这些哺乳动物提供精确的年代限定,这就导致无法准确地进行哺乳动物的区域全球对比,这极大地
通过对中国第5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北冰洋门捷列夫海岭上获取的ARC5-MA01沉积物柱样的古地磁分析,发现在MIS7-Jaramillo正极性亚时期间(243-1008ka),地磁场极不稳定,磁倾角发生多次倒转,从正、反极性沉积层厚度来看,这些磁极倒转不同于布容正极性和松山反极性期的地磁漂移事件,表明北冰洋地区地磁场变化的特殊性.这些漂移事件在欧亚海盆区可对比,可作为区域地层对比标志.
印度-亚洲碰撞是新生代以来最重大的地质事件,它不仅导致了青藏高原的隆升,还对全球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地磁作为唯一能够用于定量约束板块古纬度变化的研究手段,对研究近南北向的印度-亚洲碰撞过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在获得特提斯喜马拉雅地体南部地区高质量的早白垩世拉康组古地磁结果的基础上,对拉康组火山岩采样位置西北约150km的桑秀组火山岩开展了进一步的构造古地磁学及U-Pb锆石年代学研究。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