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鹅瘟病毒VP3基因疫苗的构建及其诱导小鼠和鹅中和抗体初报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s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CR扩增小鹅瘟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CHv株VP3基因并克隆入pMD 18-T-Simple载体,亚克隆正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MV启动子下游多克隆位点,经PCR和HindⅢ与BamH Ⅰ双酶切鉴定表明成功构建了GPV VP3基因疫苗(pcDNA3.1-GPV-VP3)。该疫苗以200μg/只肌注免疫Balb/c小鼠和鹅,同时分别设肌注PBS和pcDNA3.1(+)作为对照,于免疫后第30、45、60、75、90、105天应用鸭胚原代成纤维细胞(DEF)进行微量中和试验检测小鼠和鹅血清抗100TCID50 GPV的抗体效价。结果表明,pcDNA3.1-GPV-VP3免疫小鼠第30天可检测到抗GPV的中和抗体,抗体效价缓慢上升至90天达到高峰(平均1:135.8)后下降,105天仍高于75天;免疫鹅的中和抗体效价呈现与小鼠类似的规律,第90天达到高峰(平均1:98.5)。因此,pcDNA3.1-GPV-VP3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肌注免疫小鼠和鹅后能够诱发产生抗GPV的中和抗体,有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和应用的前景。
其他文献
将小鹅瘟病毒(GPV)VP3基因疫苗(pcDNA-GPV-VP3)分别以每只200μg、100μg、50μg肌肉注射和6μg、3μg、1μg基因枪轰击的方法免疫六组BALB/c小鼠;以PBS和空载体pcDNA3.1(+)为对照,于免疫后不同时间采取小鼠的心、肝、脾、肺、肾、脑、肠和免疫部位肌肉,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pcDNA-GPV-VP3在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及含量情况。检测结果表明:pcDNA
将小鹅瘟病毒(GPV)VP3基因疫苗(pcDNA-GPV-VP3)分别以每只200μg、100μg、50μg肌肉注射和6μg、3 μg、1μg基因枪轰击的方法免疫六组BALB/c小鼠,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cDNA-GPV-VP3在BALB/c小鼠体内的动态表达规律。结果:在肌肉注射三组中,表达产物在心、免疫部位肌肉、肾和肝细胞细胞核中被检测到,基因疫苗的剂量和表达产物的量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基
以提取的斑点叉尾鲴脑垂体总RNA为模板,用Oligo(dT)作为引物逆转录(RT)出cDNA后以生长激素的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成功扩增出其生长激素基因。将此基因克隆于pMD18-T vector并经质粒PCR和Xho Ⅰ/EcoR Ⅰ双酶切鉴定后命名为pMD18-GH.测序结果显示pMD18-GH中含有完整的斑点叉尾鮰生长激素基因开放阅读框,其大小为603bp,编码200个氨基酸残基。推导的生
将小鹅瘟病毒(GPV)VP3基因疫苗(pcDNA-GPV-VP3)以每只200μg、100μg、50μg三个剂量分别肌肉注射免疫三组BALB/c小鼠,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cDNA-GPV-VP3在BALB/c小鼠体内的动态表达规律。结果:表达产物在心、免疫部位肌肉、肾和肝细胞细胞核中被检测到,基因疫苗的剂量和表达产物的量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研究表明:pcDNA-GPV-VP3通过肌肉注射免疫小
本文应用大量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以及RNA斑点杂交技术对本实验室在构建鸭瘟病毒(DPV)CHv株基因文库时新发现的dUTPase基因(GenBank登录号DQ486149)进行了分子特性及转录时相分析。研究表明:该基因大小为1344bp,编码477 aa,包含dUTPase家族蛋白的5个保守motifs,排列形式3-1-2-4-5具备Ⅱ型dUTPase的典型特征。DPV CHv dUTPase基因在
通过光镜、电镜、DNA Ladder法、流式细胞术、荧光染色对鸭肿头出血症病毒(DSHDV)诱导鸭胚原代成纤维细胞(DEF)凋亡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光镜可见细胞形态学上出现细胞皱缩,染色质浓染边移;电镜观察到细胞胞浆浓缩,细胞核染色质凝聚、部分形成凋亡小体;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在感染后24h有激发绿色荧光的凋亡细胞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激发红色荧光的死亡细胞数量增多;DNA Ladder检测到感
为了获得适宜鸭肿头出血症病毒(DSHDV)体外培养的细胞,开展了DSFIDV强毒株在鸭胚成纤维细胞(DEF)适应性和增殖特性的研究。实验表明,DSHDV强毒株经尿囊腔接种10日龄鸭胚传3代,取第3代尿囊液接种DEF,第1代培养至120h DEF出现变圆,脱落,出现了少量蚀斑;第2代培养至96~120 h DEF形成大量圆形或椭圆形的典型蚀斑,第3代培养至72~96h DEF形成了典型蚀斑;此后传代
DPV经过鸭胚成纤维细胞增殖、反复冻融、差速离心、蔗糖密度介质离心制备纯化抗原,建立了用于检测鸭血清中抗DPV特异性IgG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对该法进行了标准化研究,确定了最佳工作条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相应的检测试剂盒并对盒内各组分的保存条件、质量控制以及试剂盒的特异性、重复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751μg/孔的纯化DPV抗原包被反应板可获得良好特异性和敏感性,1:100稀释的待
为探讨鸭瘟弱毒苗诱导鸭局部黏膜和系统免疫中抗体发生的规律,本文将鸭瘟病毒Cha株弱毒苗经皮下、口服和滴鼻途径免疫20日龄樱桃谷鸭后60天内定时随机剖杀5只鸭,采集血清、胆汁、气管和消化道(食道、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分泌液,应用间接ELISA检测抗DPV的IgA、IgM和IgG抗体滴度(以Loglo表示)。结果表明,所有免疫鸭受检样品中均可检测到DPV特异性IgG、IgM和IgA抗体,
将小鹅瘟病毒(GPV)VP3基因疫苗(pcDNA-GPV-VP3)以每只6μg、3μg、1μg三个剂量分别用基因枪轰击免疫三组BALB/c小鼠,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cDNA-GPV-VP3在BALB/c小鼠组织中的动态表达规律。结果:免疫后3h即可在三个基因枪免疫组免疫部位的皮肤细胞细胞核中发现pcDNA-GPV-VP3的表达产物,于1d-1wk表达产物最多,表达可以持续到9wk;1wk-4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