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教育“大教育、大培训”工作格局的本质与出路--论侦查人员核心执业能力结构与培养

来源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ben1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公安教育经历了近60年曲折的发展现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体系较为全面、课程较为科学的独具特色的公安教育训练体系.面对当前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挑战,公安教育训练亟待与时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厘清公安教育训练中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的关系,研究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与实用性,提高教育培训的效率极为重要.侦查人员核心执业能力结构要素,这种职业能力不仅包括从业与执业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还包括了胜任、称职所需要的其他各项条件,如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科学文化基础、人文素养、专业能力、身心健康要求等,其中任何一个孤立的能力要素都难以完成职业活动。因此,职业能力首先是综合能力。
其他文献
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是和谐社会的不断健全和发展,而其中“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又是整个社会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核心。社区驻警制度就是社区警务建设的创新举措之一。其可以开展群众工作,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实有人口,组织安全防范,维护治安秩序,接受群众求助,提供线索破案,因此应充分认识驻区民
本文介绍无国之虞,梁启超译介伯伦知理国家学说的思想动机以及梁启超对伯伦知理国家学说的认同与分歧,梁启超对国家学内容的增补表现出对伯伦知理政治学说的态度由存在分歧转向基本认同,细察梁氏的取舍,可知他保留了伯伦知理国家学说中关于国家性质的知识,而舍弃了伯伦知理关于政体的主张。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由于梁启超急于传播国家学说以期培养国民的国家思想;另一方面却并不认同伯伦知理主张立宪政体的观点。这一时期的梁
本文介绍1905至1906年的五大臣出洋考察团分为两路,一路以载泽、尚其亨、李盛铎为领衔考察政治大臣,称之为载泽考察团;一路以戴鸿慈、端方为领衔考察政治大臣,称之为戴、端考察团.考察团首要目的是考察各国宪政制度,为清政府能否乃至如何推行宪政改革提供决策依据。记录了各类书籍编译、出版过程。由于出版时间较早及流传等原因,载泽考察团编译的67部书籍或许并未全部留存至今,并对这些留存下来的若干部书籍择要介
学生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公安高等职业院校应当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目标与公安工作的人才需求,构建科学、全面、客观、公正的"能力主导型"学生质量评价体系.公安高等院校学生质量评价应当遵循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不仅如此,公安高等职业院校在构建学生质量评价体系时,还应当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与公安工作的特点,明确相应的指导原则。确立以“能力评价为导向”的学生质量评价理念,明确公安高等职业院校学
教学质量是学校安身立命之本.公安院校的教学质量关系到能否为公安队伍输送合格的警务人才,这就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2005年以来,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不断深化改革,依托校局联动的办学体制和优势,逐步形成了"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疏通了"育用衔接、战训交融"的具体路径.学校从顶层设计入手,借鉴全面质量管理核心理念与方法,按照系统运行的要求,专门设立教
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界定在于科学认识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应当考虑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因素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先决性因素.由此,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公安院校在人才选录制度化基础上,科学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组织教学方式方法的职业化人才培养体系.充分考虑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深入分析现存三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出在人才培养模式科学理论的指引
课程作为公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对促进公安职业教育转型,适应现代警务人才培养的需求,具有关键作用.公安院校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突出公安职业特色,突出警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突出实践教学,突出教、学、练、战一体化",培养适应公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现代警务人才,亟须打破传统学科课程体系,重构以"公安工作任务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突出岗位核心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
"案例教学"模式能帮助学员更直观、更系统地掌握公安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培养参训学员的学习兴趣,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员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并有利于提高教官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等.加强"案例教学"模式在训练基地课程中应用的对策包括:加强教学案例的收集和选编工作;突破传统理念,进一步创新案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采取多种途径,提高教官的案例教学能力;引导受训民警改变学
随着人们对警察核心价值观的日益关注,相关的研究和培训风起云涌,心理拓展、行为训练、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新型教学方法和手段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警察教育训练中,而所有这些强调参与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的教育训练方法实际上都脱胎于团队训练技术.本文抛砖引玉,从团队训练技术的一般性理论出发,阐述该技术对警察教育训练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在警察教育训练实践中应用该技术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方法为目的服务,方法为内
公安教育训练主管部门、受训者及培训教官等都充分认识到训练取得实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很多受训者用培训是否解决了目前公安工作实践中的现实问题作为衡量培训效果的维度,事实上,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公安教育训练工作是否取得实效的衡量维度不是唯一的.转变受训者的理念、更新受训者的知识、提升警务技战术水平、促进受训者深入细致思考并有效地指导实践,都是衡量培训效果的重要维度.受训者在其中一个或几个维度中有所收获,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