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东濮地区奥陶系沉积相及其演化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m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濮地区奥陶系沉积相展布规律不清严重制约了资源的勘探开发。以露头、岩心、薄片、测录井等资料为基础,依据地层岩石、古生物、沉积结构、构造等特征,对东濮地区奥陶系沉积相进行精细研究。将奥陶系划分为开阔台地、局限台地、蒸发台地三种沉积亚相及十一种沉积微相,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编制的奥陶系各沉积期沉积微相平面图,为储层发育有利沉积相带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进而耦合海平面变化和沉积微相分析了沉积演化规律。研究区开阔台地主要发育颗粒滩、滩间海和云灰坪三种沉积微相;局限台地发育多种类型潮坪和泻湖沉积,共计十种沉积微相;蒸发台地发育云坪、灰云坪、青云坪三种沉积微相。东濮地区奥陶系在一个海退半旋回和三个完整的海侵-海退旋回的控制下,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和开阔台地交互沉积。其中,海退期沉积的冶里组、亮甲山组、上马家沟组下段、峰峰组下段和峰峰组上段上部,主要由局限台地和蒸发台地环境下的各类型潮坪和泻湖沉积构成;海侵期沉积的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上段和峰峰组上段,主要由开阔台地环境下的滩间海和小规模颗粒滩沉积构成,局部发育局限台地沉积。
其他文献
柯克亚地区地处昆仑山北缘,古河流携带大量的陆屑物质注入盆地并与盆地内沉积的碳酸盐岩混合,因此古近系卡拉塔尔组(E2k)混合沉积较为发育。本文应用宏微观研究相结合的手段,充分利用研究区内的取心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工区的混合沉积特征和混合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认为工区发育的混积岩岩石类型有混积碳酸盐岩类、混积砂砾岩类和混积泥岩类等,并发育四类混积层系;研究区由滨岸向盆地方向分布了四类混积沉积环境,发育的
碳酸盐岩是重要的烃源岩类型之一,缝合线作为碳酸盐岩的一种重要的地质特征,是碳酸盐岩中广泛发育的一种压溶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它是碳酸盐岩中有机质富集和流体运移的重要部位。本项目重点选择鄂尔多斯与渤海湾盆地海相寒武-奥陶系的碳酸盐岩样品进行研究。通过岩石铸体薄片的镜下特征观察分析海相碳酸盐岩中缝合线的沉积岩石学与矿物岩石学特征及对油气生成的意义。镜下观察发现缝合线中矿物成分主要是白云石,充填物主要是黑
沉积微相是沉积体系中在基本一致的沉积条件下形成的最基本的沉积单元,其类型及空间展布一直是油气勘探和开发过程中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也是单井及多井储层评价的基础。研究区陈3断块位于江苏陈堡油田南部吴堡低凸起中段,目的层段泰一段(K2t1)属于上白垩统泰州组沉积地层。研究表明,本区泰州组泰一段3号砂组(K2t13)为厚层块状油藏,属于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粒度分析资料显示出明显的重力流沉积特征,微相类型多样
本论文以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胜北-红连地区上侏罗统喀拉扎组一段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岩心、钻录井资料、测井资料及地震资料对研究区目的层位进行了沉积学和岩相古地理研究。本文依据测井曲线形态和岩性特征将喀拉扎组一段进一步细分为三个砂组。研究区喀拉扎组一段砂组的物源分析主要通过Dickinsom投点图,碎屑组分特征、岩屑特征、重矿物和粘土矿物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确定了砂体主要以近南北向展布,发育博格达山和
塔里木盆地东河砂岩已经发现东河塘油田、塔中4油田和哈德逊油田,一直是油田勘探和研究的重点,但由于其海相砂体分布和油气成藏复杂,制约了油气勘探的进程.前人认为东河砂岩是在海侵背景下由海向陆逐层超覆的穿时沉积,其分布主要受沉积尖灭线和后期构造削蚀先灭线的控制.哈德逊周缘的哈得24井和哈得27井,在原划的东河砂岩尖灭线以外钻遇了8-11m的东河砂岩,并且见到油迹、油斑等油气显示.同样情况,在轮南低凸起的
为了论证T76界面性质并探索碳酸盐岩层系中低级别不整合的识别方法,文章综合利用柯坪-巴楚地区露头和塔河地区钻、测井、地震资料来研究塔里木盆地中下奥陶统鹰山组内幕界面T76.在露头上,T76界面表现为岩相转换面,但在不同剖面的暴露强度存在差异.在地化数据上,T76不整合面之下碳酸盐岩地层碳氧同位素值出现明显偏负;Sc,Co,Ni,Ba,U,Sr等微量元素表现出同样的特点,而Li和V在T76界面之下富
对尼玛盆地古近系牛堡组岩石类型、岩性组合,古生物及露头剖面进行详细的研究,将其划分为三段,其中一段为砖红色、土黄色、黄灰色等厚-巨厚层砾岩夹杂砂岩,顶部见泥岩发育,见水平层理、植物化石,属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亚相类型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二段为紫红色中层砂岩、泥岩、薄层泥灰岩夹数层砾岩,可见底冲刷、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水平层理等沉积构造,属于三角洲-湖泊沉积环境;三段主要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缘,湖面海拔3200m,四周为群山所环绕。从构造演化上看,该盆地属于典型的断陷型高原湖盆,且盆地周缘发育有丰富的沉积现象,对于我国陆相湖盆沉积研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指导意义。其中,在青海湖南岸发育有大面积的冲积扇-滩坝沉积体系,经过长期的野外考察,结合室内实验测试手段,总结出了该地区沉积体系的发育特征和环境演化机制。并结合“风场-物源-盆地”沉积动力学理论,对该区域沉积环
黄河作为我国第二大河,平均每年携带的8.7亿吨泥沙进入渤海,巨大的泥沙来源为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物质基础.黄河三角洲潮坪沉积物主要由黏土质粉砂和粉砂质黏土组成,潮坪及水下三角洲沉积历史短并处于正常固结过程中.传统的沉积学理论指出:潮坪沉积物在固结成岩过程中会由于侵蚀和沉积作用使表层沉积物产生粗化或细化现象,但其内部粒度成分变化不大甚至不会发生变化.河口沉积物动力响应研究发现:入海沉积物在快
准噶尔盆地为新疆地区重要的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中二叠统平地泉组(芦草沟组)发育一套陆内裂谷背景下的湖泊相砂、泥岩、灰岩、白云岩、凝灰岩互层以及它们的过渡岩石,是盆地内最主要的烃源岩和储集层。近年来,在火烧山地区平地泉组纹层状暗色泥岩、泥晶白云岩中发现了一类特殊的白云岩类型,该类白云岩发育类似火山岩的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含铁碳酸盐矿物、黄铁矿,偶尔可见硅钡钛石等,在岩心标本上以“树枝状”或“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