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结构教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ks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在混凝土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突出"理论教学与工程设计能力"双重培养的创新模式,以案例教学、导学工程为引导,将传统分章节的课程知识点融合成为有机整体;推进"校企合作课程",邀请企业专家进课堂,激发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学习热情;用行业规范引领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与工程实际接轨;以过程考核保障教学效果,将导学工程的设计成果与期末成绩"打通",体现真正"学以致用"培养目标.该教学改革研究的成果适用于其他相关专业方向的设计类课程,对培养"卓越一线土木工程师"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其他文献
基于力法常规的原结构与基本结构,提出了对于力法超静定结构次数判定的一种新方法:超静定负次数判定法.该方法逆向思考,通过引入负次数的超静定次数,使得对于力法较复杂的超
GB50010-2002和GB50010-2010前后两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由于采用不同的材料分项系数等效抗力分项系数,"强剪弱弯"并未直观地表达在设计表达式上.进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这部分
会议
目前,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方法主要有粘钢法、增大截面法、外包钢法、预应力法及增设支点法。增大截面法具有原理简单、传力受力可靠、施工较为纯熟、加固费用不高的优点,但是同样
微课因为其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反馈及时和针对性强等特点,迅速渗透到军事院校的各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当中.相对地方高校,军事院校相对较封闭,且体能类课时安排较多,短小
本文以《土木工程测量》课程中的"海拔"微课为例,从微课内容的选择与剥离、微课设计、微课形式等方面谈谈自己对微课制作的几点感想.微课内容应在剥离凝练基本概念、原理和操
新技术革命浪潮下中国建筑行业需要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BIM人才.在对BIM的内涵思想进行解析的前提下,探讨了中国土建类高等院校在BIM人才培养上所应遵循的战略思想.以沈阳建
在教学中将结构BIM技术与力学计算、施工图绘制、钢筋和混凝土算量、钢筋下料和碰撞检查等相结合,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工作技能.本文阐述了结构BIM的定义和应用流程,
首先阐述了BIM内涵以及工程应用现状,进而介绍了BIM在高校的应用现状.以BIM的优势特点为切入点,阐释了各个特点与混凝土结构教学的融合,以及对混凝土结构教学的推进.利用BIM
毕业设计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作用至关重要.结合军事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工作,介绍了在部分毕业设计选
由于课程学时所限,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存在若干问题,诸如概念不清晰、软件不会用、规范不熟悉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毕业设计进程,同时也给指导教师一个提醒,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