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重组噬菌体疫苗在鸭体内分布情况研究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51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检测重组T4噬菌体经肌肉注射以后,在鸭体组织器官的分布和存留情况.首先,用小量的液体培养基培养重组噬菌体T4-VP2,再通过扩大培养、浓缩后获得滴度为2.81×1010个/ml的重组噬菌体T4-VP2。然后,用重组噬菌体T4-VP2进行动物实验。12只5d龄的小鸭分为2组:A组6只,为肌肉注射组,每只小鸭注射250uL的重组噬菌体;B组6只,为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分别在处理后第1、2、3 h及第2-10 d取小鸭粪便,在处理后的第10 h和1、3、5、7、9 d剖杀小鸭,取出内脏,进行噬菌体检测,并对分离的噬菌体进行PCR鉴定。实验结果表明重组T4噬菌体能很好地进入小鸭的血液循环系统,在鸭的心、肝、脾、肺、肾等组织器官和小肠内容物、血清中都有存留,而且它在这些部位的存留时间各不相同,最短的有3d,最长的有7d。这些结果初步反映出其作为新型基因工程活疫苗的可能性,为研制高效、廉价的活疫苗提供有效数据和实验基础。
其他文献
通过光镜、电镜、DNA Ladder法、流式细胞术、荧光染色对鸭肿头出血症病毒(DSHDV)诱导鸭胚原代成纤维细胞(DEF)凋亡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光镜可见细胞形态学上出现细胞皱缩,染色质浓染边移;电镜观察到细胞胞浆浓缩,细胞核染色质凝聚、部分形成凋亡小体;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在感染后24h有激发绿色荧光的凋亡细胞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激发红色荧光的死亡细胞数量增多;DNA Ladder检测到感
为了获得适宜鸭肿头出血症病毒(DSHDV)体外培养的细胞,开展了DSFIDV强毒株在鸭胚成纤维细胞(DEF)适应性和增殖特性的研究。实验表明,DSHDV强毒株经尿囊腔接种10日龄鸭胚传3代,取第3代尿囊液接种DEF,第1代培养至120h DEF出现变圆,脱落,出现了少量蚀斑;第2代培养至96~120 h DEF形成大量圆形或椭圆形的典型蚀斑,第3代培养至72~96h DEF形成了典型蚀斑;此后传代
DPV经过鸭胚成纤维细胞增殖、反复冻融、差速离心、蔗糖密度介质离心制备纯化抗原,建立了用于检测鸭血清中抗DPV特异性IgG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对该法进行了标准化研究,确定了最佳工作条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相应的检测试剂盒并对盒内各组分的保存条件、质量控制以及试剂盒的特异性、重复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751μg/孔的纯化DPV抗原包被反应板可获得良好特异性和敏感性,1:100稀释的待
为探讨鸭瘟弱毒苗诱导鸭局部黏膜和系统免疫中抗体发生的规律,本文将鸭瘟病毒Cha株弱毒苗经皮下、口服和滴鼻途径免疫20日龄樱桃谷鸭后60天内定时随机剖杀5只鸭,采集血清、胆汁、气管和消化道(食道、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分泌液,应用间接ELISA检测抗DPV的IgA、IgM和IgG抗体滴度(以Loglo表示)。结果表明,所有免疫鸭受检样品中均可检测到DPV特异性IgG、IgM和IgA抗体,
将小鹅瘟病毒(GPV)VP3基因疫苗(pcDNA-GPV-VP3)以每只6μg、3μg、1μg三个剂量分别用基因枪轰击免疫三组BALB/c小鼠,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cDNA-GPV-VP3在BALB/c小鼠组织中的动态表达规律。结果:免疫后3h即可在三个基因枪免疫组免疫部位的皮肤细胞细胞核中发现pcDNA-GPV-VP3的表达产物,于1d-1wk表达产物最多,表达可以持续到9wk;1wk-4w
PCR扩增小鹅瘟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CHv株VP3基因并克隆入pMD 18-T-Simple载体,亚克隆正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MV启动子下游多克隆位点,经PCR和HindⅢ与BamH Ⅰ双酶切鉴定表明成功构建了GPV VP3基因疫苗(pcDNA3.1-GPV-VP3)。该疫苗以200μg/只肌注免疫Balb/c小鼠和鹅,同时分别设肌注PBS和pc
通过对本实验室构建的鸭Ⅰ型疱疹病毒(duck herpesvirus type-1)DNA基因文库的重组质粒DNA序列测定,得到一段1077bp的完整ORF,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属于胸苷激酶(TK)基因。设计引物对该基因进行PCR扩增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转化宿主菌DH5α,提取阳性重组质粒进行PCR、酶切鉴定并测序证明本研究获得了DPV TK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GENSCAN、Pro
从新乡地区发病或死亡兔的脑、心血、肝、脾等脏器中分离病原菌,经形态学检查、生化试验、动物试验、分离菌被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磺胺六甲氧嘧啶、头孢噻呋等药物较为敏感。
肌注、滴鼻和口服途经感染雏鸭,建立疾病模型,利用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方法对感染后不同时期雏鸭组织石蜡切片中的鸭肝炎病毒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不同途径感染雏鸭DHV后,病毒在受检样品中出现的顺序有差异。肌注组:肝脏、脾脏>肾脏、十二指肠>胰腺、肌肉、空肠>心脏、胸腺、法氏囊、哈氏腺、回肠、盲肠、直肠>肺,脑;口服组:肝脏>脾脏、肾脏>胰腺、胸腺、哈氏腺、法氏囊、肌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盲肠
根据肠炎沙门氏菌(SE)种特异性DNA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能特异性扩增130bp片段的引物和TaqMan探针,首次建立了SE的种特异性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诊断方法。该法在SEDNA含量为9×108~9×104copies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检测SEDNA模板的灵敏度为4copies/μL,检测SE细菌数的灵敏度为6 CFU/mL;特异性试验表明只对SE基因组呈阳性反应。分别应用该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