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教育的伦理审视

来源 :全国第四届教育伦理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mingze26315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诚信的伦理特质展开诚信教育讨论,体现了诚信教育的伦理视野.目前,诚信的理性认同与诚信的经验直观的价值背反,诚信的意识自觉与诚信行动资本的匮乏,家庭诚信教育的熟人取向与学校诚信教育的陌生人取向的差异,是诚信教育面对的道德矛盾.诚信教育以教育的诚信为前提,应该按照"有条件的信任——无条件的诚实——全面的信用"之程式展开,通过改变诚信状况的悲观性认知激发受教育者的道德信心,通过诚信的日常唤醒机制让受教育者的诚信由自发走向自觉,通过诚信制度的权威性提升诚信教育的权威性.
其他文献
大学阶段是人的道德自我的定型期,从而完成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的转换,进入到道德自由的王国.大学德育缺失道德自我教育的后果表现为大学生道德自我意识偏离和道德自我能力低下,探究其原因是大学德育的道德自我概念空位、大学德育对道德自我研究的薄弱和大学德育实践中道德自我的离场,大学德育需要明确大学生道德自我的教育内涵、建构大学生道德自我的教育理论和充盈大学生道德自我的教育实践.培育大学生的道德自我是大学德育工
进入互联网+的自媒体科技时代,大学生成为科技知识学习、掌握、应用和传播的主要群体之一.如何在自媒体科技去中心化、语境碎片化和传播自由化等语境中,通过大学生科技观承载意识形态话语权,对大学生有关科技观教育的内容、方式和途径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战.
师德建设是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部分,是高校教师队伍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等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师德建设方面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推进师德建设,福建师范大学在福建省高校率先成立了教师伦理委员会,在师德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首都师大附中是一所百年老校.在一百年的办学历程中,首师大附中秉承"正志笃行、成德达才"的育人理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多次被评为师德、德育工作和北京市中小学先进集体.2007年被教育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2015年10月成为"全国师德建设实践创新基地".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扎实而富有实效的教师队伍建设.其中立体务实的师德建设管理机制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师德师风,教师是主体。读懂教师,关注教师合理关切,创新师德教育、师德宣传、教师激励、教师关怀,让师德建设在人性化、柔性化、科学化轨道上进行。一是落实支持激励,对乡村教师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实行全额兜底,并根据乡村学校的偏远程度给予乡村教师每人每月50元~1000元的生活补助,提升教师职业含金量。探索乡村教师终身荣誉制度,让吃苦者吃香,有名有位有利。二是创新师德宣传。积极挖掘和宣传全国优秀教师、
2015年,上海师范大学工会获得"全国师德建设实践与创新基地"称号后,在王正平教授领衔的全国教育伦理学会专家的建议和指导下,2016年组织师生开展征集和宣传师德小故事的活动,以推进学校的师德建设,取得了很好效果.
南京晓庄学院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发祥地、是陶行知师德理念的实践地.建校90年来,学校大力弘扬行知精神,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传承师德优良传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抓好师德建设.
自挂牌以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注意在师德实践创新方面做努力.师德实践需要理论指导,更需要实践。要抓好在职师范生的人才培养。抓好职后教师的培训,让教师在提高技能的同时,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和育人境界。保持职前与职后的师范教育畅通、融通。
群团组织的存在和发展,有赖于对其成员的行为导引、规则约束、权益维护.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是"群众所急、党政所需、群团所能的领域",是教育工会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加强和改进群团工作的新形势下,教育工会能够、也应当立足自身优势,更加科学有效地推动师德师风建设.
法治作为一种国家治理模式,内在地要求社会生活中的各项活动与自身要求相契合.以这一逻辑审视教育实践活动,就要求根据法治乃良法之治的特点注重教育的合道德性构建,根据司法工作者忠于法律的要求注重教育者价值信仰的确立,根据法的权利本位的特点对被教育者利益切实加以尊重,根据公民积极守法的要求注重被教育者对行为规范的自觉遵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