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来源 :中南六省(区)第十七届神经外科学术会议暨河南省第二十四次神经外科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ly1989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表现及治疗策略,旨在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例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手术情况、术后病理及治疗和预后等方面予以总结和分析.结果 5例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病例中,男性3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31-64岁,中位年龄46.5岁;肿瘤发生于幕上2例,椎管1例,枕骨大孔区1例,桥小脑角区1例;良性肿瘤3例,非典型性肿瘤2例;全切者3例,未全切者2例(术后行放疗);随访6-49个月,全切的3例无肿瘤复发,未全切的2例患者中1例出现原发部位复发.镜检瘤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细胞致密区与疏松区交替性分布,细胞间夹杂胶原纤维,2例镜下富有细胞.免疫组化显示:所有病例Vimentin、CD34,Bcl-2阳性,4例病例CD99阳性,平均细胞分裂指数ki-67为1%-5%.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疾病,多发生于后颅窝和脊髓,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确诊需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肿瘤全切预后良好,对于未全切除的肿瘤患者建议术后行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的疗效尚不明确,诊断标准及长远疗效仍需进一步的追踪观察及大量病例资料的积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外伤后晚期难治性癫痫的致痫灶精确定位、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68例外伤后晚期难治性癫痫患者,根据神经影像学改变(CT、MRI)、视频脑电图(V-EEG)、发作时的症状学表现以及术中采用皮层电极或深部电极监测等方法综合定位致痫灶.手术方式包括单纯脑软化灶切除术11例,脑软化灶+周边致病皮层切除术31例,脑软化灶+周边致痫皮层切除+功能区致痫皮层低功率电凝热灼术或/和皮层下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
术中超声定位检查简单、有效、安全,对颅内病灶定位的准确率达到了100%.它能指导手术入路,准确判断病灶的位置,在微创操作下提高颅脑手术操作的精准性,可减少手术副损伤,并可术中监测胶质瘤有无残余等,在神经外科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B超在神经外科术中具体应用如下:脑功能区皮层下肿瘤切除;脑部深部微小病变切除;脑室穿刺;脑出血术中定位血肿;脑外伤急性脑膨出原因查找;脓肿定位穿刺.
目的:通过对近年收治的12例该部位动脉瘤治疗体会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基底动脉动脉瘤的手术入路选择的认识,从而降低术中风险,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对近年收治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一例后交通动脉瘤合并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采用翼点入路成功夹闭责任的后交通动脉瘤,基底动脉动脉瘤包埋;2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8例选择非优势半球颞下入路,成功夹闭;3基底动脉近心段动脉瘤3例选择动脉瘤顶端对侧颞下入路,成功
目的:论文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压疮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对压疮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结果:通过建立压疮预防和特异性护理制度,明显降低了重症监护室压疮的发生率,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结论:护理人员应以患者为中心,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宣教工作,对于压疮患者不但加强皮肤护理,还要增进营养的摄入,增加抵抗力,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费用和负担.
老年痴呆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经成为一个导致老年人死亡的重要的老年病,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老年痴呆目前尚无根治的药物和途径.笔者通过一年多的针对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实践,对老年痴呆患者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应当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了总结,认为科学、合理和充满人性化的护理干预可以在维持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颅内动脉瘤好发于脑底动脉环(Willis环)上,其中80%发生于脑底动脉环前半部.颅内动脉瘤手术后的病人采取合适的护理方式能保证术后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本文主要从体位护理、呼吸道的观察与护理、脑室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伤口护理、心理护理等几个方面介绍颅内动脉瘤病人术后护理的经验.
目的:探讨脑出血的相关因素,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能更好的降低脑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方法:通过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2011年6~12月份脑出血的大致情况,总结出影响脑出血发生率的相关因素.结果:脑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其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持续性高血压三种相关因素以及并发症起主导影响作用.结论:紧抓脑出血的相关因素,加强脑出血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提高生命质量的
目的:总结颅咽管瘤手术后水钠代谢紊乱的观察与护理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了手术治疗的21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这些患者的护理与治疗经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1例颅咽管瘤患者在术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钠代谢紊乱,经过严密的观察与精心的护理治疗所有病例均在取得预期疗效后出院.结论:加强颅咽管瘤患者术后水钠代谢紊乱的观察与治疗护理有利于改善颅咽管瘤患者的预后.
目的:总结脑出血及其治疗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58例脑出血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结果:43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所有患者均治愈或好转出院.其中1例有记忆功能障碍;2例有轻度精神症状,表现为胡言乱语.结论:做好脑出血患者的观察与控制,掌握本病的临床观察重点与护理,就能对患者进行更有效、更有针对的治疗及护理,对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等有积极意义。
颅脑肿瘤由于术前肿瘤的压迫和侵袭,术后极易出现神经功能的缺失,电解质紊乱和脑梗死多种并发症,术后可引起一过性的精神症状,表现为烦躁不安、谵妄、躁狂、欣快、多语、偏执和幻觉、抑郁等,自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我科共收治300例颅内肿瘤的患者,其中术后出现精神症状者46例.此类患者的精神症状与一般精神症状相似,再加上患者有相应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护理难度特别大.针对这一特点,首先做好患者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