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图尔盖盆地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有利勘探方向

来源 :第四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0662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图尔盖盆地目前整体处于勘探程度较高的精细勘探阶段,较大规模的构造圈闭基本钻探完毕。要想在该盆地增储和稳产,必须加强地质综合研究,总结积油气成藏规律,加强对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认识,积极寻找新的勘探领域。研究表明,平面上南图尔盖盆地各层系的油气主要分布于凹陷之间的凸起区和凹陷内部隆起带,纵向上下达乌尔组和库姆科尔组油气储量最大。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富集规律的认识为该区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支撑,指明近期油气勘探方向为AR老区深层、KARAG基岩潜山、KAR洼陷区岩性和DOS复杂走滑断裂带等领域,并在油气勘探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和发现。
其他文献
本文从28构造围斜坡区整体成藏特征分析入手,对区域成藏条件进行了归纳分析,认为石臼坨凸起东倾末端南北两侧由于受构造应力不同而引起的源-汇耦合条件的差异,在古地貌的控制下使南北两侧东营组和沙河街组时期形成储层的差异分布是造成两侧油气分布层位不同的主要原因;到了东二时期沉积了厚层区域分布稳定的质纯湖相泥岩,为428构造围区油气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条件。通过该成藏规律的总结,摆脱了单纯对构造油气藏钻探的局限
近年来,石臼坨凸起东段陡坡带中深层在勘探上取得成功突破引起勘探工作者们高度关注.本区沙河街组处于近源扇三角洲沉积环境,砂体结构和成分成熟度低,压实作用强,影响原生孔隙发育,但是成岩过程中,经溶蚀、淋滤、交代及重结晶等作用,次生孔隙发育,且存在异常地层压力,有效保护砂岩储层的次生孔隙和渗透率.根据已钻井资料,在3350m左右,孔隙度达14-17%,渗透率10.2-35.4毫达西,测试产能较高,具有较
四川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厚度约400-800m,自下而上可划分为四个岩性段。研究表明,该海槽东、西两侧鲕滩白云岩的成岩-孔隙演化史基本相似,但白云石化机理迥然不同。海槽东侧鲕滩白云岩属蒸发卤水回流-渗透,并叠加埋藏白云石化成因。海槽西侧鲕滩白云岩属同期正常海水埋藏压实排挤流云化成因。
随着陆上油气勘探程度的加深,勘探活动正在由陆上向海域转移。纵观全球油气勘探态势,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油气勘探经历了由上升期向平缓期的过渡。(2)深海、超深海被动陆缘盆地成为油气勘探的主战场。(3)天然气发现数量明显高于石油;(4)勘探由以常规油气为主转为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并重。中国“走出去”获取油气资源面临着资源获取难度大、勘探成本高等风险,需要做好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陆上与海域领域两篇文章。
海外油气勘探开发新项目评价内容涉及多个专业领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整个项目的评价,为此,通过多年的探索,基本建立海外油气勘探项目快速评价工作程序和方法体系,初步实现新项目评价工作程序化、规范化、软件化,提高新项目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投资风险,形成了中石化海外特色技术-海外油气项目快速评价体系。本文重点介绍海外油气勘探项目评价方法、评价流程、评价标
南美北部沉积构造演化决定了该区发育4套含油气系统和4套主要储盖组合,盆地己发现油气田及其储量统计结果表明,南美北部碰撞大陆边缘盆地群油气储量和巨型油气田均具有南贫北富、西贫东富的分布特征。建立了综合含油气系统、油气资源潜力、勘探程度、油气资源国的投资环境等方面的盆地油气资源勘探潜力评价模型和战略选区模型,盆地勘探潜力评价与战略选区结果明,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地质勘探风险低的盆地不一定是我国最佳的油气
本文系统研究了南美地区的区域地质特征和油气地质特征,全面评价了南美地区的油气资源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南美地区的有利勘探区域。首次提出以含油气储层为核心的成藏组合划分方法,全面完成南美地区含油气盆地资源评价;根据资源评价结果提出南美地区的有利勘探区域要重点关注2个领域,4个重点盆地和4个较重点盆地。
本文针对油气田矿场勘探开发过程中地质与工程结合较弱的现状,以石油地质学、地质力学、地球物理学、储层地质学、岩石力学、岩体力学、油气储层改造及油气藏工程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形成了石油工程地质学系统理论与方法。并通过钻井取心、测并计算与三维地震叠前弹性参数反演相结合,建立油气藏三度空间上任意一点米级岩石力学参数和非均质应力场初始模型。并进一步定量化模拟出地应力场四维非稳态变化过程。面向钻井工程、
北非佩拉杰盆地是一个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在NK地区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勘探成果,但仍存在油藏成藏条件复杂,主控因素不清、勘探难度大、勘探成效低等问题。以地震、钻井及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对研究区上白垩统灰岩裂缝储层成藏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该区油气成藏主要受裂缝的走向及发育程度、有效输导层以及盖层的分布共同控制,北西向断层及裂缝发育、具备复式输导层和厚层盖层的构造发育区为有利油气聚集区,指出NK区块
北极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占世界待发现资源量的四分之一之上。不同地区的石油地质特征各不相同。展示了丰富多样和广阔的油气勘探机遇,尤其是在大陆架地区。但是,与北极地区巨大的油气资源和开发北极资源显而易见的机遇伴随的是巨大的挑战。我国石油企业参与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可以从资源国的选择和从参与勘探开发的难易程度两个层次上进行准备。此外,我国油企要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做好技术上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