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造山带岩浆硫化物成矿作用的特点与科学问题

来源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nananjing31306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数学者认为大火成岩省是寻找超大型岩浆硫化物矿床的最佳背景,然而,我国中亚造山带南缘和东昆仑造山带一系列大中型、甚至超大型矿床的发现,说明造山带也有很好的找矿前景.系统把握造山带岩浆硫化物成矿作用的特点,深入分析成矿与俯冲-碰撞过程中幔源岩浆活动的关系,正确认识成矿规律,才能更好地为找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笔者认为我国造山带岩浆硫化物成矿主要的科学问题包括:地幔源区的性质、部分熔融的诱发机制及其与地幔柱活动的区别;原始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硫化物熔离的诱发因素及成矿过程与地慢柱成矿的区别;成矿条件和找矿标志的评价和判断。
其他文献
陆岩石圈流变性质、岩石圈热结构以及构造演化等的差异性导致大陆俯冲与碰撞形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大陆俯冲作用的动力学过程已成为板块构造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模型实验结果也显示,碰撞造山带内岩石的熔融发生区域主要受地壳流变性质所控制。我们的模拟结果为认知特定地球动力学背景下不同俯冲条件孕育何种大陆俯冲格局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对大陆岩石圈内部物理属性结构的探测与研究,是认知大陆岩石圈及其深部物质运动过程、动力学机制及构造演化的重要手段.随着卫星磁力测量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与磁场建模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岩石圈磁场模型的精度与分辨率越来越高;不同于传统的地面、海洋与航空等近地表磁测数据,卫星磁测数据包含的局部与浅部杂乱地质体的干扰较弱,可以更好地用于获得描述岩石圈不均匀性及其空间分布的大尺度磁性结构模型,而解读其参数"图像"
黏性软流圈之上"漂浮"的刚性岩石圈是板块构造学术中最基本的模型.因此研究岩石圈结构、特别是岩石圈/软流圈分界面(LAB)的起伏,对于确定岩石圈变形方式、地幔对流、块体相互作用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大型构造及其演化都非常重要.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在很多区域LAB可能不是一个尖锐的间断面,而是一个地震波速度随深度变化的复杂过渡带.在接收函数结果中,发现在60-150km范围内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低速界面。在
针对我国中生代以来的大地构造关键科学问题,本课题组开展了华南、华北、东北和西部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动力学分析;结合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最新探测数据和成果,重新处理已有深部探测资料,特别是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在综合分析集成地表地质调查和测试分析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深浅耦合的数据融合与结构再造,从而赋予深部地壳和岩石圈探测成果的地质构造含义;构建了我国大陆地壳/岩石圈结
综合大地构造研究,概况出中国大陆的基本特征为:"多块体拼贴"的平面的大陆结构、"多旋回叠加"的时间变形结构、"强解耦结构"的地壳、岩石圈结构.这些特征大尺度写照了中国大陆的基本规律,从深部诠释了中国大陆为何如此复杂、如此丰富、如此具有科学魅力和吸引力.
地震宽角反射/折射方法(DSS)是一种利用大药量人工爆破激发地震波,通过地表的长排列接收来地壳和上地幔内的反射、折射等信息来研究地球深部精细地质结构和深浅部构造关系等问题的地震勘探方法.传统对DSS数据处理的方法是利用基于"试错法"的SEIS系列软件进行人机交互反演,该方法是在二维情况下进行,解释结果依赖于研究人员的工作经验且整个过程耗时耗力.整体上整个岩石圈从太行山西侧至东侧有明显的抬升,主要从
河西走廊东南缘宁夏卫宁地区广泛分布的香山群属于一套区域浅变质、厚度巨大,以深水浊流沉积为主的复理石建造,夹有少量碳酸盐岩和硅质岩.虽然前人做了很多工作,但到目前为止,米钵山组与香山群的接触关系、香山群的时代、香山群的物源等还存在诸多争议,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为阿拉善地块早古生代大地构造环境、与华北板块的关系以及河西走廊东部早古生代演化等问题提供约束.作者等人通过对香山群砂岩碎屑锆石、古水流及砂岩碎屑类
沉积盆地和造山带之间的耦合关系是近来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在沉积盆地和造山带的演化过程中,它们的耦合关系不仅包含构造上的盆山耦合,同时包含盆山沉积耦合.由于地球内部复杂的圈层结构以及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盆山耦合机制显得尤为复杂.在其研究过程当中,地表和地壳的浅部资料已不足以为盆山耦合机制的解释提供证据,介绍了深部探测在盆山构造耦中的应用,深部探测在盆山沉积耦合中的应用,深部探测在盆
虽然钡矿物(重晶石和毒重石)在扬子板块下古生界震旦-志留系黑色岩系中广泛分布,其中以扬子板块北缘重晶石-毒重石成矿带尤为引人注目.但是对于重晶石的成因来源,尤其是它的形成构造环境和成矿过程仍不是很明确.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热液系统的重晶石还是高生产率区成岩模式的重晶石的形成构造环境都是在大陆边缘,但是关于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或者说断裂促使重晶石形成的具体细节,地质学家们却没统一意见.本文认为重晶石结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铜矿床类型,斑岩铜矿提供了全球约70%的铜资源量,通常产于与大洋板片俯冲消减作用有关的岛弧和陆缘弧环境.然而,最近十多年的研究表明,斑岩铜矿床也可产于陆陆碰撞造山环境中,如产于青藏高原东缘的玉龙斑岩铜钼矿带,以及产于青藏高原腹地的冈底斯斑岩铜钼矿带.矿床钼矿化早于铜矿化,这与弧环境斑岩铜矿矿物生成顺序不同,可能因碰撞造山环境下地壳较厚,含矿斑岩上侵过程中同化了较多的钼有关;含矿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