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的纺织品设计教学探索

来源 :2018世界纺织服装教育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ene_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转课堂是课前知识传授和课堂互动交流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其转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改变了知识内化和传授的授课流程.文章以“纺织品设计基础学”为载体,分析了纺织品设计课程的教学特点,并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了新的教学课堂流程,探讨了纺织品设计教学的改革方向.
其他文献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而高职辅导员由于自身的学历背景、工作对象的特殊性使之存在着思政专业素质工作要求和非思政专业背景出身难统一;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难两全;管理多面手和管理专家难取舍;实干型辅导员和研究型辅导员难共存等诸多角色困惑,要想走出角色困惑,寻找职业出路,唯一的有效途径就是找准角色定位.这个角色如何定位,一方面辅导员需要看清方向,把握国家宏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许多高职院校积极实践探索,作为其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机遇.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聚焦纺织服装产业国际布局,依托纺织服装的专业特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通过搭建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平台,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拓展生存发展国际空间等途径,努力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探索出一条纺织服装教育的国际化之路.
本文基于本院服装设计专业,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通过“四定位、三融合、两标准、两前列”运行保障机制,构建“虚实共生、连合发展”的校企协同模式,形成“模范引领,协同发展”专业育人体系,来打造高职品牌专业.
介绍了在产教融合发展高职教育的背景下,以学院纺织类专业为例,就推进产教融合,从制度保障、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信息化、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回产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服装高级定制是服装的最高境界,是精巧的手工艺和潮流的完美糅合,是手工工匠与设计师的高水平结晶.21世纪,高定行业再次兴起,成为新富阶层的一种时尚.一件高定服装的完成,离不开各种手工艺的参与,其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亚于一件艺术品的诞生.高校服装专业“服饰配件设计”课程正是培养学生服饰手工艺技艺,并且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一门特色课程.目前“服饰配件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项目
中外合作办学是产生于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它融合西方优势教育资源,是有效结合中外教育管理体制优势的过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工程应逐步与国际标准、国际惯例以及世界设计教育改革发展的主导趋势和潮流相互衔接和融通;只有这样才能紧跟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趋势和前沿,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找到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特色,建立一整套适合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时代需要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系统
为了培养出更多更好适应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本文分析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为指导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能力,树立良好学风提供明确思路,从而达到有效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目前服装舒适性设计已成为服装设计关注的热点之一,它不仅涉及内容丰富且相关多学科交叉非常明显.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较完整地构建服装舒适性设计的知识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服装舒适性设计综合能力,本文以本科教学阶段的服装卫生学课程为例,基于以往该门课程普遍注重理论教学的背景,提出了将与服装舒适性设计密切相关的理论、实验与设计实践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全新教学理念,并分析归纳了具体的教学模式构想、教
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促进了传统教育的转型升级.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能够对传统的服装专业英语课堂教学进行补充且弥补不足.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服装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现状,尝试从——课前,教师制作微课资源,学生课前学习;课中,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整合知识并答疑解惑;课后,师生教学评价、总结与反思——三个维度建立新的服装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以期完善“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服装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提升专业英
“精细高分子化工”是材料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根据教学安排,涂料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内容.为了更好的解决现阶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文章从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出发,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措施.通过这些改革措施,可望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