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墨天牛成虫林间诱捕效果评价

来源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shaohu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属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墨天牛属(Monochamus),既是亚洲东部地区松林中重要的蛀干害虫,更是毁灭性病害——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在我国传播的主要媒介昆虫,被列为国际、国内检疫性害虫。从松墨天牛危害性来看,对松墨天牛的持续关注以及探索新的防治策略是十分有必要的。近年来,在松墨天牛信息化学物质的研究方面进行了较多研究,研发出了多种更为有效的成虫引诱剂,但对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松墨天牛成虫感知这些化学信息物质的变化规律缺乏系统和深入的了解。本文在利用解剖技术弄清不同日龄松墨天牛成虫发育情况的基础上,应用GC-EAD、EAG等分析方法研究松墨天牛成虫不同发育时期各种行为特征与不同信息化学物质之间的通讯关联,据此设计田间诱捕组合,并对田间诱捕所得昆虫再次应用GC-EAD、EAG、解剖等方法进行评价。最终筛选得到优于现有引诱装置的诱捕组合。本文通过对非目标昆虫的影响、减少松材线虫传播机会、减少松林受害程度3个方面对新开发的松墨天牛成虫引诱剂进行林间诱捕效果评价。这一试验研究不仅对于进一步优化目前的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生态调控技术措施的协调使用,而且对于发现监测和防控松墨天牛成虫的新策略具有积极意义。有益于进一步研发不破坏生物多样性、专一诱捕未传播松材线虫病的新型松墨天牛引诱剂。
其他文献
引言猪霍乱沙门菌是一种宿主适应性病原体,主要引起仔猪的副伤寒病,同时也存在感染人类并引起人败血症的风险.为了控制仔猪副伤寒病,上世纪80年代,我国科学家利用化学诱变法获得了猪霍乱沙门菌疫苗株C500,并在我国一直沿用至今[1].近年来,该菌株也逐渐开发成为沙门菌疫苗载体,通过运送病毒核酸达到防控猪病毒病的目的.然而,C500疫苗株毒力时而返强,因此,有必要在基因组水平揭示该疫苗株的减毒机制.
会议
引言猪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 of swine,MPS)是由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p)引起的常见疾病,在我国和发达国家广泛分布[1].目前主要由疫苗防控该病,但市面上的疫苗普遍价格昂贵而且往往不能引起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或免疫操作困难[2,3].本研究选取了Mhp的一个黏附因子Mhp107蛋白[4],将其全基因分为多个区段
会议
"pyramid"策略利用植物产生2种或多种毒素来杀死害虫,用以延缓害虫对于转Bt蛋白基因作物的抗性发展.我们在室内对于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进行了生物测定,评价了转Cry1Ac和Cry2Ab双基因棉花的交互抗性和互作.Cry1Ac筛选125代的棉铃虫对Cry1Ac产生了1 000倍的抗性,同时对Cry2Ab产生了6.8倍的交互抗性.Cry2Ab筛选29代的棉铃虫对Cr
引言环境应激因素对动物的影响最广泛也最难以避免.若外界环境超过适宜温度范围时,猪会出现相应的应激反应,使猪的呼吸变浅进而出现热性喘息,体温升高,胃肠蠕动减弱,胃肠道疾病增多[1].本实验采用IEC-6热应激模型,探讨热应激损伤细胞机制.大量文献表明厚朴酚具有很多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癌等[2].有文献表明厚朴酚具有抗热应激作用但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筛选三个有效浓度,验证厚朴酚抗热应激效果,为日后厚朴
会议
引言2013年3月,上海黄浦江的"漂流猪"事件影响较大,并催生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研究热点.有关部门对5套"漂流猪"内脏进行6种病毒的检测,仅1份样品呈现猪圆环病毒核酸阳性,"漂流猪"的成因至今尚无令人信服的结论.本研究对"漂流猪"相关的多个方面深入分析与推理,试图侦破事件真相,旨在更好地防控猪病,从源头上减轻"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巨大压力,维护生态与食品质量.
会议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是棉花的主要刺吸式口器害虫之一,以寄主植物韧皮部汁液为食.棉蚜在取食植物韧皮部汁液时,因摄入含有高浓度蔗糖的韧皮部汁液而带来的高渗透压,是取食过程中的主要障碍.水通道蛋白能够将大量的水分迅速的从后肠转运到棉蚜的中肠前端,以稀释摄入的韧皮部汁液中过高的蔗糖浓度,从而降低蚜虫胃容物的渗透压.为探究棉蚜水通道蛋白基因的基因特征,通过基因克隆的方法得到棉蚜
烟蚜Myzus persicae(Sulzer)是烟草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严重影响烟叶的产量以及质量.作为一种多食性昆虫,烟蚜的寄主范围广泛,主要有茄科、十字花科和豆科等.本文以单头饲养的方式,在温度23℃±1℃,相对湿度50%±5%,光周期(L:D)为16h:8h的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烟蚜在不同寄主上的生长发育以及繁殖情况,组建了其在烟草、辣椒、萝卜和蚕豆这4种植物上的生命表,然后利用TWOSEX-
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果蔬害虫,也是一种重要柑橘害虫.肽聚糖识别蛋白(PGRP)在昆虫的先天免疫过程中发挥着对病原物识别的作用.本研究克隆到橘小实蝇PGRP-LC基因的4条可变剪切子,分别命名为BdPGRP-LCa、BdPGRPP-LCb、BdPGRP-LCc和BdPGRPP-LCd.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对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的时空表达模式分析,
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Diptera:Tephritidae)]是柑橘类果树的一种重要害虫,近几年在我国柑橘种植区呈上升为害趋势,严重影响柑橘产业的发展。由于柑橘大实蝇人工饲养技术未能突破,难以建立柑橘大实蝇实验室种群,所以关于该害虫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未见报道。海藻糖是昆虫血淋巴中的重要糖类物质,它不仅可以作为昆虫的能量来源,而且在抗逆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海藻糖合成酶(T
辣木瑙螟是在我国辣木上新发现的一种鳞翅目草螟科害虫,主要以幼虫取食叶片、钻蛀果荚形成为害.为明确辣木瑙螟幼虫在田间的分布特点,2015年9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云南省元江县的辣木园内对辣木瑙螟幼虫进行调查.通过6种聚集度指标(C、I、Ca、m*/m、La、K)、Iwao的m*-m回归模型、Taylor幂法则等研究分析了辣木瑙螟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并利用种群聚集均数分析了幼虫种群的聚集原因.结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