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無私--張子寧先生訪談

来源 :第三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0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张子宁先生的访谈,了解了以下问题:张先生涉足研究书画史的原因,研究书画的困难和心得,中西方对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异同,好的笔墨的标准,工作中心理上的民族困扰问题,宋元时代书画的发展,美国公家收藏的重要宋元书画,张先生对美国博物馆的贡献。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作者个人的经历和爱玉藏玉的志趣,探讨了中国玉文华的传承、玉的涵义、玉的发展历程以及玉的识别,介绍了收藏文化、收藏者、收藏的阶段以及对收藏的几个误解。
本文通过对陈浩先生的访谈,了解了以下问题:陈先生哪一年进的浙江博物馆,初见《剩山图》的时间和经历如何,30年来的感受是什么,真正有所进展是什么时候,为什么,2011年6月《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的情况,林百里给陈先生留下了什么印象,在钱币收藏有什么经历,对文物经营怎么看。
本文通过对叶伟特先生的访谈,了解了以下问题:叶先生是怎样对玉器产生兴趣的,怎样看待和从事古董收藏及生意的,杜宇求知雅集的计划是怎样的,对于收藏本身是怎么理解的,是什么促使从经营走向收藏的,买错了东西怎么办,古董行业的灰色地带怎么处理,有没有人来拜师,藏家之间是否有竞争,藏品的来源和故事是否重要。
本文通过对许杰先生的访谈,了解了以下问题:许先生走进文博领域的原因,马承源先生对许先生的影响,上海博物馆对许先生的影响,许先生的英语是怎么学的,美国博物馆及美国私人博物馆的收藏制度是怎样的,和其他国家有什么区别,博物馆体系中馆长充当了什么角色,情操与铜臭的矛盾是什么,博物馆与收藏家在艺术体系中的关系,亚洲艺术博物馆可以给收藏家提供怎样的帮助与服务,收藏家如何对藏品进行取舍,如何看待“玩物丧志”的说
本文通过对李冰先生的访谈,了解了以下问题:李先生开始收藏有什么机缘,会被怎么样的作品打动,艺术家表达的思想和表达方式哪个更重要,如何看待当代艺术作品价格攀高,有什么好作品,遗憾的事情,如何判断艺术作品的价格,当下社会的审美情结是怎样的,艺术品怎样影响现代人生活,当代艺术走的顺利吗,为何当代艺术会比古董古玩价格更高,如何看待艺术品税收政策,收藏认同性是怎样的,对于后来者有什么建议,如何看待中国私人美
本文介绍了民国时期油画收藏的价值和艺术市场的发展,分析了国内美术品的收藏。并探讨了民国收藏空间构建的影响。空间载体的构建也是文化记忆的重构;专题收藏定位与收藏空间文化的形成;收藏空间文化研究及价值体系的建立。
本文开篇概述了中国水彩(粉)画市场的几件大事,分析了该艺术市场的类型,介绍了国水彩(粉)画市场取得的成绩,并进一步对水彩(粉)画的市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本文通过对陈东阳先生的访谈,了解了以下内容:陈先生的经历,为何选择古代仕女为主要创作题材,为何要去为徐燕孙做那么多努力,对徐先生的认识和收藏的心得,徐先生对陈先生的创作有什么影响,有什么收藏趣事,画家的收藏家和不是画家的收藏家有什么区别。
本文概述了“红色收藏”概念的形成及其背景,分析了红色收藏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误区,比如:对“红色收藏”范畴定义过于宽泛;红色收藏队伍缺乏整合力量等。文中还谈论到红色收藏应该重视理论探索回归人文精神。
中国历代赏石的文化走向:从古代士大夫阶层的“文人石”文化,到当代社会各阶层的商品石文化,从“审丑石文化”到“审美石文化”,折射出五光十色中国历代赏石家的赏石心得、心理、心境,也如一本“石之书”,是永恒之谜语。不过,有一点应该达成共识:从古代赏石的“文人独赏”,到当代赏石的雅俗共赏,中国当代赏石之路越走越宽广,这种赏石文化的趋势是令人雀跃惊喜的。因为无论是什么艺术品样式,雅俗共赏永远是艺术鉴赏的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