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医史对中华文化的发生学意义和资源性价值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研究专业委员会首届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xy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源于远古的中医学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以其对生命的体验或成为古人认识客观世界的一条重要思想途径及又一个认识基点,中医学在"现象一状态"之间建立分析推理的认知方法,可以说是人类认识和研究客观世界的最基本通用方法,当现象与状态之间建立了稳定的应答,看似缺乏现代科技表达的古老中医理念,不断被现代科技方法诠释、解读、验证.中医学具有独特的生发和传承史,中医史学研究和文献工作者应该也可以担负起为现代人弥合中医学"文化代沟"的作用,以利于更多的中医文化资源开发为惠民产业.
其他文献
目的:树立中医非固定治疗骨折理念,重铸中医骨科之魂.方法:区别中西医人文基础,认识中医骨科基础走"经络、穴法、骨髓明透",不同于西医解剖.对中医西化、现代化、"中西结合"等嬗变问题提出看法,从西医角度总结李氏骨科关于"中医享受"、"亲身体验"、"重视血气运行"、"善于识别和制药用药"等乃是关键.结果与结论:发挥中医特长,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治好病人,受病人欢迎,就是最高奖赏.快乐骨科,源远流
佛教文化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魏晋到隋唐时期,随着佛教在中国的逐渐盛行及本土化,其所秉持的医学养生学知识对中医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佛教修心文化对中医养性理论的影响,佛教医学理论对中医学理论的影响,佛教临床实践知识对中医临床实践的影响.
通过音韵学知识,从同族词的角度解读中医术语"疠"的语源及医学含义."疠"的本意当直接训为蝎子蜇伤之病最为恰当,其同源字均有粗糙、凹凸不平义.通过对其同族词的分析,对词义阐释进行了疏理工作,总结了疠病发病时的刚烈性、急剧性及发病后的不平常性、皮损性,阐释了"疠"字丰富的医学内涵和文化内涵,以达正本清源而晓喻读者.
《中国医学外文著述书目》为中国近现代著名文献学家、医史学家王吉民先生的书目著作,其中记载了不少清代欧美作者关于中国医学的外文文献.本文主要以此书目为线索,多种途径查找原文资料,并依此分析清代欧美作者对中国医学文献的翻译及中医文化在欧美的传播特点.
意象思维是中国古人认识世界的重要思维方法之一,其起源于哲学思想,基于该思维,《内经》产生了与之相应的独特表达方式.基于意象思维的《内经》词句相关研究现主要分散在从修辞手法角度对《内经》语言进行的研究当中.
甲骨文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古老的成熟汉字,也是中国医学信史的开端.对甲骨文中的医学语词进行整理、考释,有助于正确和深入了解殷商时期中国医学发展的具体情形.甲骨文中记载的疾病主要有外在创伤性疾病、内在不适性疾病以及疫病,一些甲骨文对当时灸刺按摩等疗疾方法也有所反映,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
文章介绍了中医药高等教统编教材一至四版的编写背景,并简要分析了各版教材的书目、出版年代、字数、开本、出版社等基本出版概况,总结了各版统编教材在教材内容、编写体例、教材体系、总体特色等方面的特点,通过对以上内容的介绍及研究,提出了早期统编教材研究对当前教材建设的意义.
本文基于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检索分析,阐释了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在中医药各院校和专业中的应用现状及特点,并提出"应加强开展中医药本科生模式教学质量体系研究"和"PBL应在中医药专业强的班级课程及小班中开展而不应盲目跟风滥用"之策略.本文将为PBL在中医药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变,人类疾病谱也在逐渐改变,面对新型复杂的疾病,西医越来越表现出捉襟见肘.伴随着国家对中医的扶持政策的实施,中西医结合的逐步推进,中医又重新被人们重视.除了中医本身具有的诊治疾病价值之外,中医还富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本文就中医文化方面,做了简要论述.
现代医学发展面临难以解决的深层次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可以从传统医学,特别是从中医学中汲取智慧.中医坚持心身一元论;强调整体综合的方法论;主张"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治疗原则,灵活采取技术手段或非技术手段进行治疗;坚持"医乃仁术",医术必须以生命承受有限性为前提;关注群体健康,重视"治未病";发挥医疗费用低优势,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医学目标.这些思想对于克服现代医学面临的内部困境,指引医学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