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热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在太阳能海水淡化方面的应用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hongyu8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水资源严重匮乏,从而使得生态系统恶化,这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基本生活。为了解决此类突出问题,研究人员们利用清洁无污染的太阳能作为光热驱动,通过光热材料对海水进行淡化生产可供人类饮用的水。与传统的海水淡化相比,太阳能海水淡化具有环保、节能以及低成本等优点,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绿色技术。基于此,本文设计制备了多孔三维网状结构的光热转换水凝胶,并将其应用于海水淡化。本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第二章为MXene基玉米淀粉/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光热性能研究,第三章为基于PVA的双层光热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光热性能研究,第四章为基于磁性纳米粒子双层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光热性能研究。第一章绪论对海水淡化的背景,传统的海水淡化技术和太阳能技术进行简单介绍,重点论述了光热材料和水凝胶的概念及应用。第二章MXene基玉米淀粉/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光热性能研究以MXene为光热材料,氯化钙为交联剂,通过氢键作用将其与低成本的海藻酸钠和玉米淀粉交联形成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光热水凝胶。通过扫描电镜和紫外可见近红外仪对水凝胶的形貌和性能进行分析。同时,利用氙灯太阳能模拟器对水凝胶的水蒸发性能、海水淡化性能和稳定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水凝胶具有较好的光热转换性和脱盐性,并可应用于海水淡化领域。第三章基于PVA的双层光热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光热性能研究以聚乙烯醇(PVA)为水凝胶基底,阳离子型离子液体作为抗盐性材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在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交联作用下通过碳碳双键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形成粘稠状液体,然后在冷冻条件下PVA分子链通过氢键再次交联形成水凝胶亲水层。接下来将多巴胺在碱性条件下聚合成聚多巴胺,并将它与PVA,吸光材料MXene混合倒入所制备好的亲水层再次进行冷冻交联形成双层结构水凝胶。其中下层PVA的羟基可与上层中聚多巴胺、聚乙烯醇的羟基,氨基等官能团通过氢键作用互相交联,所以两层之间可以紧密连接形成双层水凝胶,然后将其用作太阳能蒸发器进行探究。我们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等对蒸发材料进行表征。在氙灯太阳光模拟器的照射下,对太阳能蒸发器的蒸发性能,耐盐性和海水淡化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水凝胶蒸发器由于聚多巴胺和MXene的协同吸光性使其具有良好的光热转换性能。第四章基于磁性纳米粒子双层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光热性能研究在第三章的基础上,我们对水凝胶蒸发器进行了改进,此章我们利用四氧化三铁的磁力和重力影响,将其与单体对苯乙烯磺酸钠,N-异丙基丙烯酰胺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胶束溶液中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交联形成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水凝胶。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受磁力和重力影响均匀沉积在水凝胶一侧形成了上层吸光,下层吸水的双层结构水凝胶。这不仅节省了吸光材料,而且增强了吸光性能。最后,我们使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等仪器对蒸发材料进行表征,在氙灯太阳光模拟器的照射下,对水凝胶蒸发器的蒸发性能,耐盐性和海水淡化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水凝胶具有较好的耐盐性和稳定性,在解决水资源短缺方面有很大发展潜力。
其他文献
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光的地位不可或缺。植物也必须通过光合作用才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自己提供生长所需养分。除了自然光以外,人们还对发光材料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聚集诱导发光(AIE)是一种分子聚集体比单个分子表现出更强发射的光物理现象。传统具有平面和强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发光体在单分散状态下通常表现为发光,而在聚集状态下则表现为发光减弱或淬灭。AIE分子却与此相反,在有机溶液中单分散
陕西秦岭特殊的地理区位、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为木本花卉植物的生长繁衍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木本花卉是城市园林绿化的主体成分,除了具有观赏特性,还能够调节城市气候、降低噪音、防风固沙、产生经济价值。加强对木本花卉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运用,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发展社会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文献资料,对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为陕西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利用提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极端降雨事件发生的频率呈增加趋势。近百年来,黄土高原气候变化总体上呈暖干化变化趋势。在此背景下,干旱将如何影响植物生长以及土壤中微生物特征的变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选取黄土高原典型灌木树种丁香(Syringa oblata)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水实验,进行三年观测,研究了3个水分处理,即正常供水(CK,水分含量为田间持水量(FC)的75±5%、中度干旱(
本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李华团队培育的酿酒葡萄品种‘媚丽’作为研究对象,将塑料地膜(PF)、液态地膜(LF)、碎枝条段(GB)三种材料进行行内覆盖处理,并以清耕(CK)作为对照。探索三种处理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果实品质的差异,以期为杨陵地区酿酒葡萄的优质栽培提供技术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覆盖处理可提高表层土壤全氮含量,其中2019年GB处理效果最显著,提高了41.0%
海绵城市建设旨在应用绿色基础设施增强城市自我调节机制,促进城市水生态、水安全。与传统植物群落相比,海绵城市指导下对植物群落的要求更高,特别是在生态雨洪管理能力方面。当下有关海绵城市植物建设中,较多实例忽视了植物群落对雨水的利用效益。通过优化植物组成、林冠结构,促进林冠层对雨水的截留效益,是在现有绿地系统的基础上提高雨水生态化利用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选取植物单叶截留能力、林冠结构两个层面,在夏季采用实
刺激响应作为荧光材料的一种应用分支,是指材料在热、压力、光、溶剂和p H等外部刺激下,其发光行为发生明显的改变,其中就包括发射强度的改变以及发射波长的蓝/红移。它作为一种智能材料可以对外界刺激予以响应,从而广泛应用在生产实践中。传统的荧光材料在聚集状态下会发生强烈的π-π堆积,从而导致荧光猝灭,称之为聚集诱导猝灭(Aggregation-Caused Quenching,ACQ)效应。与此相反的是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二维碳纳米超材料,研究发现其在电学、光学等方面具有优异的特性。传统超材料的光学特性主要由所设计结构的单元形状以及几何尺寸决定,这使得传统超材料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石墨烯不仅具有传统超材料的优点,其光学特性还可以通过外加电压等方法进行动态调谐,这使得石墨烯在超材料的研究上备受关注。本文研究了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石墨烯对光的增强吸收作用。通过理论设计与模拟计算,设计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石墨烯光
八仙花为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八仙花属(Hydrangea)多年生木本植物,花型丰满、色彩丰富,耐重金属镉、铅污染,是铝的超富集植物,因具有较高的观赏、生态、药用和经济价值,在各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我国八仙花属植物资源占世界所有八仙花属资源60%以上,但目前很多野生八仙花资源未得到充分保护和利用,针对这一问题,作者对秦岭地区的野生八仙花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收集,对其分布状况、表
长期以来,由于化肥滥用和不合理的施肥方式导致了果园、蔬菜农田土壤板结、微生物数量减少、营养成分流失等土壤问题,进而导致果蔬产量和品质的降低。目前,增施有机肥能有效改良土壤,是提高其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手段。在众多有机肥中,蚯蚓粪能将有机物、微生物及生长因子有效结合起来,在土壤保水保肥,果蔬提质增产方面表现更为突出;纳米肥料拥有更高的溶解度、可提高肥料生产率、减少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提高果品中干物质积累,
八仙花(Hydrangea macrophylla)是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植物,其花大而美丽,色彩多样,姿态美丽,品种繁多,花期长,因而广受欢迎。常用于盆花观赏和园林绿化中。近些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切花生产,而且八仙花的需求逐年增加,在全世界都很受欢迎。但其花序硕大,花瓣柔软,采收后易脱水,造成切花萎蔫,降低观赏价值,也影响采后运输和保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八仙花切花的销售,也制约了八仙花切花市场的发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