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看作是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是语言装饰的手段.它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它的本质就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和说明另一种事物.在基本认知域中,最基本的应该是空间域,因为我们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空间中进行的.时间是抽象的概念,人们难以对它有直观的了解.研究证实,空间概念的形成先于时间概念,对大多数时间概念的定义和理解都是借助空间概念来实现的.而且这一现象存在于大多数语言中.只有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存在部分相同之处时,我们才能进行映射,这是隐喻的特点.时间的空间隐喻说明空间概念和时间概念必定存在部分相同之处.无论在英语中还是在汉语中这种映射关系都同样存在,并且是一一对应的.该文将以大量实例证明时间的空间隐喻在这两种语言中存在的普遍性和对应性以及细微的差别.首先,为了更深刻地理解时间概念,许多空间领域的词汇已经逐渐被广泛应用到时间领域并且已经被人们所接受.另外,雷柯夫(Lakoff,1980:58-59)曾提出"时间是动体"(时间在动)以及"时间是容器"(自我在动)的隐喻系统.虽然在英语和汉语中都包涵时间的空间隐喻,并且大多数情况下的映射都是相同的.但由于不同的语言习惯,在选词表达某一概念以及在句子中词序的安排上都存在着不同.另外,生活习惯及信仰的不同,使得两种语言中虽然对时间的表征是相似的,但在时间隐喻的原型概念上却存在着不同.由于祖先经历的不同,使得中国人视空间为时间隐喻的原型概念.而对讲英语的西方人来说,时间隐喻的原型概念是动体.总的说来,时间的空间隐喻是普遍存在的,它反映了人们对时间认知的一个过程,只有借助隐喻,在空间映射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