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寻肝素酶(HPSE)介导肝癌侵袭、转移及门静脉瘤栓形成的组织学证据。方法:1)通过荧光定量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肝癌细胞HCCLM3、Hep G2以及正常的肝细胞株LO-2细胞中HPSE m 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显色HCCLM3、Hep G2中的HPSE蛋白。2)建立裸鼠皮下肝癌模型,研究HCCLM3、Hep G2肝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3)建立裸鼠皮下肝癌模型,随机分生理盐水注射组和肝素钠注射组。探讨肝素钠(剂量为500IU,1次/隔3天)对HCCLM3、Hep G2肝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4)建立裸鼠门静脉瘤栓模型,探讨HCCLM3、Hep G2肝癌细胞的门静脉瘤栓形成能力及特性。5)建立裸鼠门静脉瘤栓模型,随机分生理盐水注射组和肝素钠注射组,并探讨肝素钠(剂量为500IU,1次/隔3天)对HCCLM3、Hep G2肝癌细胞的门静脉瘤栓形成能力、侵袭转移特性的影响。结果:1 HCCLM3、Hep G2中HPSE m 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株LO-2(P<0.05),高侵袭、转移性的HCCLM3最高。2)皮下接种癌细胞(HCCLM3或Hep G2,细胞浓度为1×106/100μL)300μL一次的裸鼠,饲养一周后见皮下肿瘤形成,以肝素钠(剂量为500IU,1次/隔3天)注射,5周后见皮下肿瘤全部坏死或仅见局部淤血团块;同样方法接种成瘤后以和肝素钠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5周后可见接种癌细胞(HCCLM3、Hep G2)的裸鼠皮下均有明显的肿瘤生成。以HCCLM3(细胞浓度为1×106/100μL)300μL接种形成的皮下瘤块(体积2.275±0.447cm3,重量1.771±0.326g)明显大于Hep G2(细胞浓度为1×106/100μL)300μL接种形成的皮下瘤块(体积0.631±0.142cm3,重量0.375±0.074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以HCCLM3细胞悬液(细胞浓度为1×106/100μL)300μL裸鼠下腹部腹腔接种一次,5周后腹腔成瘤率100%,肝脏均能见转移灶,门脉癌栓形成率为40%。以肝癌细胞Hep G2悬液(细胞浓度为1×106/100μL)300μL裸鼠下腹部腹腔接种一次,5周后腹腔成瘤率100%,肝脏肝癌转移率为40%,门脉癌栓形成率为0%,但可以找到正在侵袭门脉血管壁的癌细胞。4)以肝癌细胞HCCLM3(细胞浓度为1×106/100μL)300μL腹腔接种裸鼠一次。1周后,皮下注射肝素钠(浓度为500IU,1次/隔3天)。5周后,5周后,腹腔仅见少量的腹腔网膜有微瘤块形成,肝脏未见瘤块形成;也未找到肝脏癌灶及门静脉瘤栓证据。以1×106/100μL Hep G2 300μL接种腹腔的裸鼠未见腹腔、转移瘤块形成及门脉癌栓形成。结论:1)肝癌细胞株HCCLM3具有高表达HPSE基因及蛋白的特性。2)裸鼠皮下成瘤模型中成瘤率及存活率较高,可用于相关肿瘤的增殖侵袭研究。3)肝素钠可明显抑制高HPSE表达肝癌细胞的增殖、侵袭活性。4)下腹腔注射一定浓度和剂量的肝癌细胞可建立裸鼠肝脏转移瘤及门静脉癌栓模型。5)肝素钠能明显抑制高HPSE表达肝癌细胞的肝脏转移瘤及门静脉癌栓形成。提示HPSE在肝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肿瘤细胞的增殖、经门静脉侵袭、转移等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