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M施工隧道气载岩尘污染扩散规律与控制研究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w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岩尘。但由于对气载岩尘运移规律认识不清,并且现有的TBM气载岩尘控制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不足,致使生产现场的高浓度岩尘未得到有效控制,为了有效降低TBM施工隧道内的岩尘浓度,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实验测定与现场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对TBM施工隧道气载岩尘污染扩散规律及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与优化。探究了 TBM施工隧道岩尘的来源及理化特性。通过实验分析得出了岩尘的粒度分布情况、确定了岩尘中存在的有机官能团以及岩尘的润湿性能。对岩尘样品进行分析,确定了岩尘的矿物成分。研究了水流在喷嘴中完成雾化的过程及雾滴沉降粉尘颗粒的机理,同时测定雾场宏观特性参数,确定了孔径为2.0mm且内部结构为含X形导流芯圆口的C2#喷嘴为较优防堵型喷嘴,且测定不同压力下该喷嘴形成喷雾场细观特性参数,如雾滴粒径及速度,得出规律:喷嘴压力为0.5MPa,轴向方向与喷嘴距离100mm~200mm范围内,雾滴D32指数总体分布在50μm~90μm区间内,雾滴轴向方向上的速度集中分布在10m/s~15m/s。运用FLUENT软件数值模拟并分析了青岛地铁2号线实际使用的通风参数对TBM施工隧道内的通风控尘效果,得出了在该参数下风流基本满足呼吸的要求,但岩尘的污染扩散无法被有效控制。通过改变二次压风量及二次压风口位置,研究得出了不同通风参数下TBM施工隧道内风流场与岩尘流场的运移规律,得出了当二次压风量为8m3/s,吸风量为8m3/s,二次压风口位置为60m时,控尘效果最佳,并依据模拟数据结果拟合出了二次压风参数与岩尘扩散距离、工作区平均岩尘浓度的数学关系。将通风控尘系统的优化方案应用到工程中,在使用了优化后的通风参数后,有人工作区内岩尘浓度降低至2mg/m3以下,满足人员呼吸要求,有效降低了生产现场岩尘浓度,显著改善了 TBM施工隧道工作区域的作业环境。
其他文献
碳酸盐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是油气主要的储集岩之一。微生物在碳酸盐岩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微生物席可以捕集粘结水体中的碳酸盐矿物及其它矿物颗粒。尤其在碳酸盐岩中发现微生物化石之后,微生物灰岩也随之成为研究热点。前人研究发现微生物灰岩中矿物的成核与生长由于受到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影响,与非微生物灰岩相比其具有独特的形貌和晶体结构。但仍然存在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在野外和实验室的研究中发现,微生物灰岩
碳酸盐岩的分布广泛,且广泛存在于各地质时代,是地球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然环境中,由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引起的碳酸盐沉淀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镁离子对微生物诱导碳酸盐矿物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针对镁离子在矿化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较少。微生物和镁离子是影响矿化的两个关键因素,开展微生物作用下镁离子影响矿化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实验室和天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矿化过程及机制。本论文通过在青岛唐岛湾海底沉积
微生物通过微生物矿化作用改变其生存微环境并导致各种矿物的产生,其中微生物产生的Ca-Mg型碳酸盐矿物占据了地质历史时期碳酸盐岩总量的70%以上,形成优良的油气储层和有价值的固体矿产资源。表生环境中微生物类型复杂多样,其中蓝细菌、耐盐菌、兼性厌氧菌和硫酸盐还原菌等微生物广泛参与了钙镁离子的沉淀和矿化过程。但是由于生存系统的复杂性,目前对微生物诱导钙镁离子沉积矿化过程中微环境改变的机制、矿化产物的特征
本文以吉林中部地区三叠系碎屑岩为研究对象,利用锆石LA-ICPMS U-Pb定年技术,确定该区碎屑岩的沉积时限;通过对碎屑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合多种地球化学图解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物源分析,探讨了物源区性质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最终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兴蒙造山带南缘东段二叠纪—三叠纪区域构造演化历史与古亚洲洋东段在吉林中部地区的闭合时间。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显
拉萨市河谷平原区是青藏高原人类活动最为密集的核心地区之一,地下水是其主要的供水来源,且地下水开采量正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干预愈发强烈。开展地下水循环演化及合理开采研究,对加强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在系统的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水化学、同位素、数理分析及数值模拟等手段和方法,分析了
多波束测深系统可同时采集测深信息和反向散射强度信息用于获取水底地形和声呐图像,由于其高效的测量方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水下地形地貌调查。多波束测深技术已相当成熟,但反向散射强度处理方法方面还存在较多不足。为使获取的反向散射强度准确反应水底底质信息,本文分别从多波束系统检校、声波传播损失改正、条带中央异常改正和角度响应改正等影响多波束反向散射成像质量的四个主要方面展开研究,有效提高多波束声呐图像质量。论
有机-无机相互作用普遍存在于油、气、煤、铀多种能源矿产形成演化富集成藏(矿)过程中。在油、气、煤、铀多种能源矿产同盆共存的情况下,石油、天然气、煤为铀的富集成矿提供还原环境。前人研究表明铀对含有干酪根类型为Ⅰ型、Ⅱ型、Ⅲ型的烃源岩生烃演化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铀也可能对煤的生烃演化过程及产物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含煤盆地多,且煤系烃源岩分布广泛,煤成气在中国天然气工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铀对煤
短基线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SBAS-InSAR,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是在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D-InSAR,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干涉测量技术,继承了 D-InSAR大范围、全天候、实时
冲击地压是矿井生产中最严重的动力灾害之一,尤其是重大冲击灾害,其防控技术对矿井安全生产更为重要。本文以复合弱结构的物理力学性质为基础,综合运用理论计算、实验室试验、数值模拟分析和现场实践等方法,基于复合弱结构不同组合形式的变形特征、受力状态及能量演化规律等方面的分析,对复合弱结构整体防控冲击地压的技术体系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根据复合弱结构中软硬岩层的不同比例对复合度进行了描述,并对比分析了复合弱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