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列宁灌输理论是指灌输客体(工人阶级)不能自发地产生科学社会主义和先进的政治意识的情况下,灌输主体(社会民主党人)采用科学方法启发其政治觉悟,引导其认识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提高灌输客体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素养的一种方法与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列宁的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灌输法的理论支撑。但是,近些年,一些人对理论灌输教育的科学性提出了质疑甚至否定。因此,阐明列宁灌输理论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及揭示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思想理论教育的指导作用,找出增强灌输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切入点,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梳理三个重要人物的灌输思想,即卡·考茨基、马克思、恩格斯的灌输思想,旨在说明卡·考茨基、马克思、恩格斯的灌输思想为列宁灌输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其二,论述列宁的灌输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即俄国社会民主主义组织领导的群众性的工人运动相对活跃,工人运动的分散性和自发性普遍存在,工人思想处于混乱状态,经济主义观点在社会主义运动中占了上风这样的历史背景。第二章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从三个方面阐述列宁灌输理论的科学内涵;其二是总结列宁灌输理论的精神实质,明确指出这一理论既是方法,又是原则,坚持“方法-原则论”。第三章,从列宁灌输理论的历史贡献及其时代局限性两方面对列宁的灌输理论进行评价。在历史贡献方面,阐述了列宁的灌输理论在进行思想宣传、革命实践乃至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分别从灌输主客体、内容、方法、环境四个方面指出了列宁灌输理论的时代局限性。第四章,分别从扩充灌输内容,转变灌输方法,改善灌输环境三个方面阐述列宁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