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夏季以来,黄淮及其以南大部分地区不断发生强降雨,河南、山东和湖北部分地区降雨量或突破历史同期极值,长沙、郑州、深圳、武汉、合肥连降暴雨并遭受内涝灾害。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内涝的主要问题出在排水系统上,“改造城市排水设施”成为城市居民最大的呼声。笔者希望通过翻译相关外国先进排水理念和系统的英文资料来帮助国内市政规划部门建造更符合我国城市现状而且更经济、更有效的防洪、防涝系统工程。本翻译实践报告的原文材料是一部权威的关于城市排水的著作Urban Drainage,笔者选译了该书的第六章和第二十二章。这两章分别介绍了雨水在地表的几种情况以及防止内涝的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对我国防治因暴雨引起的城市内涝有实际的借鉴意义。本翻译实践报告首先讲述项目来源和项目意义,重点分析原文本的结构特征和语言特点,确定了原文本类型为科技类信息型文本,进而分析了翻译中存在的难点,即科技英语词汇、非言语符号、表达客观事实的句子的翻译及科技翻译的逻辑分析。为了让目的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原文信息,笔者选择彼得·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翻译实践,根据原文本的类型采取适当的策略和方法对其进行翻译转换,力求做到自然流畅而且准确到位地传达原文信息。笔者通过语义翻译法、交际翻译法在汉英翻译中的应用,探讨信息型科技类相关文本的汉译方法,以供他人借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此类英语文本汉译质量的提高。本翻译实践报告通过对节选文本的翻译,实现引进国外先进排水理念和方法,帮助国内市政规划部门改善我国现有的城市地下排水状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