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和近现代中药学教材探讨中药理论体系的发展演变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p_d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理论体系是在我国几千年的医疗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对中药理论的认知结构,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特点,从古至今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用药,是中医理、法、方、药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中药理论体系自《黄帝内经》起源、《神农本草经》形成以来,经过历代的演绎与发展,其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范畴和内涵也随之发展演变。因此,开展对中药理论体系的深层次研究,提炼中药理论体系框架,从总体上把握古今中药理论体系发展演变的脉络,进而总结中药理论体系起源、形成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能够为总结其发生发展规律、探寻中药理论体系的“源”与“流”提供新思路,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梳理中药理论体系形成之初,《黄帝内经》的中药理论思想和《神农本草经》的中药理论体系内容,以及以统编中药学教材为代表的近现代中药理论体系内容,提炼三者的中药理论体系框架。随后运用文献学、历史学和数据挖掘等方法,对三者的中药理论体系的框架结构、主要理论模块、所涵盖的概念范畴及药物构成结构进行点对点式地比较研究。通过对比,探寻具有标志性或重大影响的理论演变,并试对其历史节点及演变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梳理中药理论体系从古至今的历史演变脉络。最后,对中药理论体系起源、形成、演变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深层次原因进行归纳总结。本文第一部分对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黄帝内经》的中药理论进行研究。《黄帝内经》虽记载具体方药不多,但其散见于多个篇章中涉及中药理论的阐发,为系统和完整的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本部分将《黄帝内经》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素问》《灵枢》原文,对其中的中药理论相关内容进行梳理,从药性理论、配伍原则、服药方法、临证用药法则及十三方用药特点五个方面进行论述。并基于上述内容,初步提炼出《黄帝内经》中药理论核心概念范畴。本文的第二部分是对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药理论体系的研究。《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早期中药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书中所载的中药学理论知识颇为丰富。本部分立足于《神农本草经》原文,从中药分类方法、药性理论、组方配伍理论、药物制备理论、服药方法理论、临证治疗理论六个方面对其中药理论体系的框架和内涵进行阐发,并初步勾勒出《神农本草经》的中药理论体系框架。本文第三部分是对以近现代中药学教材为代表的近现代中药理论体系的研究。中药学教材发源自民国时期,广泛应用于现代。作为一种独特的中药学理论载体,其中药理论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其所处时代的中药理论体系共识。故本部分以时间为线索,先对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的中药学教材的概况及理论体系特点进行阐发,随后简要介绍建国初期(1949年—1960年)中药学教材理论体系及特点,最后论述本部分的重点内容——1960年后统编中药学教材中药理论体系的概念范畴、内涵、框架结构等基本内容,并对这些内容从1版至9版的演变发展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基于统编中药学教材的现代中药理论体系框架的基本样貌。本文的第四部分是对《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和现代统编中药学教材中药理论体系的比较研究。主要从中药理论体系和药物构成两个方面进行古今比较。中药理论体系方面的比较,是将古今中药理论体系的概念范畴进行点对点式的对比,发现从古至今内涵产生了变化的概念,并探寻其发生变化的历史节点和原因。药物构成方面的比较,本研究择取中药理论体系形成之初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与现行9版统编教材《中药学》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聚类分析方法,对二者所收载药物的构成结构和性能分类特点进行对比和分析,探明二者药物组成和结构上的区别以及各自的性能分类特点,并尝试分析造成其异同的原因。本文第五部分基于第四部分中药理论体系的比较分析,对中药理论体系的演变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总结。中药理论体系始终处于动态的前进和演变过程,其演变与发展的原因往往是多元化和综合性的。它受到古代哲学思想及中医思维模式的指导,稳定沿袭了《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的中药理论体系,在临床实践的需求和经验积累的推动作用下持续发展,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也与学科独立和分化等其他因素皆有关系,其研究方向在近现代中西方思想文化交融的过程中有所转变。各因素之间共同作用,从而使中药理论体系的理论核心得以稳定沿袭,理论外延得以延伸发展。
其他文献
D石化公司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它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企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本文通过对其科研管理问题的研究,力图寻找改进该企业科研管理的有效方法,从而改进其科研管理工作,保证其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为它的技术进步增添力量。本课题围绕企业科研管理涉及的研发体系结构管理、科研部门组织结构管理、科研团队建设管理、科研成本管理、科研流程管理、科研知识管理、科研风险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激励管理、科研基础设施管理
铲刮效应普遍存在于滑坡碎屑流的运动过程,表现为滑坡碎屑体同基底堆积体的冲击、剪切等作用,基底物质被滑坡体铲刮裹挟,造成滑坡体体积增加,并影响着滑坡碎屑流体的运动及堆积特征。通过开展铲刮效应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滑坡碎屑流的铲刮效应力学机制和动力学特征影响因素,分析碎屑体同基底相互作用的力学演化和动力学特征,揭示铲刮效应对滑坡碎屑流动力特征的影响,并结合已有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有利于深入
非心源性胸痛(non-cardiacchestpain,NCCP)是指排除心脏因素所引起的复发性胸骨后疼痛。 NCCP 为常见病,西方普通人群患病率约23%-33%,男女无明显差异。Wong 电话调查了2209
会议
河南省西部的洛阳市和三门峡市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和边坡赋存环境复杂,为滑坡灾害易发区。锁固型滑坡具有突发性破坏特征,致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占比不断增大,以及下肢残疾的人群对轮椅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对其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目前国内外市场的轮椅产品普遍存在功能单一的问题,无法满足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下肢伤残者日常活动需求。为了帮助这类人群实现跨越楼梯障碍、轮椅姿态调节、轮椅跟床之间转移等动作,设计一款功能全面且结构可靠的电动轮椅,对提升使用者的生活品质以及缓解护理压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现有轮椅产品的优缺
目的:抗菌性是我国传统中草药千里光的重要药理作用,与其中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对2份抗菌性显著差异千里光材料中主要活性成分组成、含量与抗菌性的比较,并结合高通量转录组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生物信息学结果分析千里光抗菌性状形成机制。方法:(1)通过平皿打孔法验证千里光的60%乙醇提取液对8种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效果,测量统计两个千里光株系抑菌圈大小进行抗菌性差异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千里光
当今世界面临环境污染、能源枯竭两大环境问题,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现今研究界着力于研究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藻类在这个研究领域初绽光芒,人们逐渐着眼于用蓝藻进行生物
沙发框架的整体系统是由座框架、靠背框架和扶手框架三个子系统构成,其中座框架子系统是最复杂、最具挑战性的。本研究试图对单人沙发的座框架进行力学分析,并应用有限元分析
金属配位聚合物(CPs)被视为一种具有前景的酶固定化材料。本文通过添加2-甲基咪唑(2MIm)作为有机配体,与金属锆离子在水相中通过原位自组装构建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Zr-2MIm),
无土育苗是设施蔬菜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影响了最终的蔬菜产量和品质,本身也是重要的产业。无土育苗包括育苗基质和成苗质量评价等。但目前关于育苗基质的安全性评价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