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塔子的配粉和配方优化及微波-蒸汽快速熟化工艺的研究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fawendang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油塔子为研究对象,研究制作油塔子面团的复配粉,采用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复配粉对油塔子的品质的影响,使用模糊数学评价结合响应面优化油塔子配方。同时,分析了不同冻结温度对微波-蒸汽熟化油塔子品质特性的影响,研制出快速熟化油塔子的方法,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试验结果:
  1.改善市售小麦粉(蛋白质10.30%)制作油塔子的面团特性,在市售小麦面粉(以下简称小麦粉)中添加不同比例高筋粉(蛋白质12.00%),测定复配粉的基本性质、糊化特性以及面团流变学特性。结果显示,随着高筋粉添加量的增加,复配粉的白度显著增加(P<0.05),蛋白质干基、湿面筋含量和水分均呈上升趋势,灰分变化并不显著(P<0.05);复配粉的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随着高筋粉添加量的增加而下降,在高筋粉添加量为40%时,衰减值及回升值均达到最低,为850.50cp、1035.50cp;添加高筋粉降低了小麦粉的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弱化程度反而升高;高筋粉添加量为40%时,复配粉面团的拉伸曲线面积、拉伸阻力、延伸度均为最高,分别是122.05cm2、341.75BU、179.30mm。结论说明高筋粉对市售面粉粉质特性、糊化特性、面团拉伸特性均有影响,制作油塔子面团高筋粉的添加量以40%为宜(蛋白质10.98%)。
  2.分析复配粉对油塔子的微观结构、基本指标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并对其理化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高筋粉添加量的增加,油塔子的表观状态、口感、表皮色泽和综合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在高筋粉添加量为40%时达到峰值。由主成分分析可知,前四个主要成分共同解释了累计方差贡献率的91.998%,可以说明样品绝大部分信息,通过主成分计算综合得分由大至小依次为:添加量40%>添加量50%>添加量60%>添加量30%>添加量20%>添加量10%>添加量0%。感官评定得出高筋粉添加量为40%时感官得分较高,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由此得出高筋粉添加量为40%,油塔子品质最佳。
  3.本试验分析了各辅料对油塔子品质的影响,并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以模糊数学评价结果为响应值,对油塔子配方进行优化。研究了羊尾巴油与菜籽油比例、酵母、盐、蛋清粉等含量对油塔子综合评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油塔子的最优配方是羊尾巴油与菜籽油比例为0.73,酵母为1.85%,盐为1.40%,蛋清粉为2.92%,模型预测的综合评价得分为6.859分,制作的油塔子口感细腻,风味纯正,并且羊尾巴与菜籽油比例、酵母、盐、蛋清粉与模糊数学评分之间回归模型高度显著。
  4.研究不同冻结温度对微波-蒸汽熟化油塔子品质特性的影响,油塔子放置于-18℃、-40℃、-80℃温度下12h,并以常温下的油塔子作为对照,对其理化指标、质构特性及感官评定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油塔子微波-蒸汽熟化后油塔子水分含量、色差比容、硬度、弹性与表观状态、风味、表皮色泽、口感、可接受程度存在显著性或极显著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低温冻结油塔子后再用微波-蒸汽熟化能更好的保持油塔子的风味及口感。
其他文献
苯并三唑(BTA)和苯并噻唑(BTH)是两类典型的苯并杂环化合物,它们由苯环稠合一个杂环而成,化学结构稳定,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和医药等行业中,导致其在污水、地表水、地下水和自来水中被普遍检出。由于该类化合物水溶性好、难生物降解且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若进入水体将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目前,传统废水处理技术对这类化合物的降解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为了保障日常饮用水安全,有必要开发一种高效、快捷、绿色降解苯并杂环化合物废水的水处理技术。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技术是一种集臭氧氧化、自由基氧化、紫外
餐厨垃圾处理是中国高速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而填埋、焚烧和厌氧消化等传统处理方法存在减量效果有限、资源利用率低及二次污染控制成本高等问题。水热碳化和热解是两种简单便捷的餐厨垃圾可持续处理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转化效率高及可产生增值产品等独特优势。水热碳化和热解产生的生物炭稳定、多孔、富含碳元素,在生物能源、固碳减排、土壤改良及环境修复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目前关于水热碳化和热解的对比研究较少,而全面了解水热炭和热解炭的理化性质对餐厨垃圾的处理、碳化技术的发展、生物炭的应用及相关政策的制定都具有
马铃薯具有营养价值高、生长适应性强、产量高等优点,我国积极推进其主食化应用,其中挂面是实现马铃薯主食化的重要途径。然而,马铃薯全粉为熟化产品,在面条中添加量超过10%,会导致面带粘辊、断裂,面条蒸煮损失大。为此,论文基于三层复合压延创新高添加马铃薯挂面加工技术,采用质地分析与低场核磁技术优化压延参数、干燥条件,成果将为马铃薯主食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
  (1)基于面带三层复合压延,制作高添加量马铃薯全粉面条;通过分析压延过程中内外层厚度及面带抗拉伸能力变化,优化高添加马铃
灵芝(G. lucidum)作为一种广为人知的药食两用真菌,具有丰富的活性成分。近年来随着灵芝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转基因体系的建立、反向遗传操作体系的完善以及自身特有的次生代谢方式,使灵芝日渐成为潜在的模式担子菌。灵芝的液体发酵技术具有周期短、成本低、产量高、有利于工业化等优点,从而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发酵菌丝体中重要的活性成分—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与种类均低于子实体。
  本文拟在灵芝发酵过程中进行超声处理,旨在通过低能耗的物理场方法提高其发酵效率。本研究利用发散式超声设备辅助灵芝液体发酵,并比较超声
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以根入药,具有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随着紫草资源不断减少,市场上逐渐出现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等情况。因此,本实验以新疆道地药材新疆紫草为实验材料,首先进行紫草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活性成分测定,继而开展质量研究,并筛选适用于紫草药材鉴定的DNA条形码,为进一步控制新疆紫草药材质量和规范化生产提供依据,同时对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1)筛选新疆紫草浸种的最佳外源激素;使用超声提取工艺,优选新疆紫草叶中总黄
以马后腿肉为原料,首先观察了冷冻贮藏期间马肉饼品质的变化,其次通过在冷冻前添加木瓜蛋白酶、猕猴桃蛋白酶、这两种酶的复合酶以及超声波辅助复合酶处理,研究了马肉饼解冻后食用品质的变化,并优化出了木瓜蛋白酶、猕猴桃蛋白酶以及这两种酶的复配酶嫩化马肉饼的最佳条件以及超声波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最后研究复合酶和超声波辅助复合酶处理对马肉饼的水溶性总氮含量、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可溶性蛋白含量、胶原蛋白溶解性、肌原纤维蛋白含量、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超微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
  (1)随着冷冻贮藏时间的延长(0~9
本试验以刺山柑果实为研究材料,通过有机溶剂萃取物法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借助体外抑菌及抗氧化实验,筛选活性较好的刺山柑萃取物,采用HPLC色谱技术对刺山柑萃取物中的芦丁、对羟基苯甲酸及异槲皮苷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同时利用不同浓度的刺山柑正丁醇萃取物分别干预MH7A细胞,采用CCK-8比色法检测MH7A细胞的增殖状况,流式细胞术检测MH7A细胞的凋亡情况。此外,通过建立牛Ⅱ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刺山柑正丁醇萃取物高、中、低剂量组,空白组,模型组,阳性
由于螺旋藻厂家商业利益最大化和成本最低化的发展,大部分螺旋藻养殖场都采用一年内培养液连续回用的半连续式培养方法。但随着培养液回用次数增加,其中的螺旋藻次生代谢产物,退化和死亡的螺旋藻细胞碎片持续积累,不仅使螺旋藻生长受到抑制,也为异养的微生物繁育提供了良好条件,导致收获的螺旋藻产品中微生物数量大增。由于60Co辐射灭菌技术被禁用,螺旋藻干粉的灭菌也急需寻找安全有效的替代技术。螺旋藻培养液连续回用工程中,养分的不均衡消耗也是影响螺旋藻生产性能的一个重要原因,需要加以研讨。
  本文紧密围绕螺旋藻企业提
本试验以库买提杏为研究对象,选择不同干制温度条件(40℃、60℃、阶段变温:40℃-50℃-60℃)和各预处理(不同成熟度、切分处理、硫处理、烫漂处理)对库买提鲜杏进行干制。对杏干香气成分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筛选,对比分析各处理杏干失水过程中(鲜杏-失重0%、前期-失重20%、中期-失重50%、后期-失重80%)样品的主要香气成分以及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比较分析各处理杏干失水过程中色泽的变化。试验结果如下:
  (1)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对库买提杏干香气
新疆是我国鲜食葡萄重要产区之一,其品种主要有“木纳格”、“红地球”、“无核白”等。由于鲜食葡萄中的糖分和水分含量较高,采后贮藏过程会引起落粒、腐败、果梗褐变、营养物质流失等问题。在商业贮藏中通常采用SO2保鲜剂对鲜食葡萄进行采后贮藏,但在贮藏过程中不仅存在SO2的漂白损伤,还可能导致SO2的残留量超标,从而影响人体健康。故本文拟研制一种SO2释放规律明确、使用方便的、SO2释放量适宜的壳聚糖型SO2缓释材料(Chitosan type SO2 sustained release material,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