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临床上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服用芪苈强心胶囊后的相关疗效指标(心脏彩超相关结果指标、NT-Pro BNP含量、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心功能变化、心率变异性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而评估芪苈强心胶囊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心梗后患者预后管理提供多一种药物选择。方法:从2019年3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期间来我院就诊且诊断为心肌梗死(诊断标准:至少满足下列三项中的两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临床上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服用芪苈强心胶囊后的相关疗效指标(心脏彩超相关结果指标、NT-Pro BNP含量、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心功能变化、心率变异性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而评估芪苈强心胶囊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心梗后患者预后管理提供多一种药物选择。方法:从2019年3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期间来我院就诊且诊断为心肌梗死(诊断标准:至少满足下列三项中的两项:1、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2、心电图的动态演变;3、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志物(Tn-I、CK、CK-MB、Myo等)浓度的动态改变)的患者中,按照入院顺序随机选取60例,并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入院后均完善相关检查并记录数据:心脏彩超、6-MWT距离、心功能分级、NT-Pro BNP含量、72h Holter等;所有患者在急性心梗期稳定3天后开始入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其治疗基础上加服芪苈强心胶囊,(4粒/次,3次/天),治疗及观察周期为3个月,3月后入院复查上述相关检查并记录;通过统计分析上述数据,组内比较治疗前后疗效的同时并进行两组治疗方案之间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影响比较,从而得出结论。结果:1、治疗3个月后,所有入组患者的射血分数、6-MWT距离均有所提高,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降低、NT-Pro BNP浓度降低,提示心功能较服药前有所改善(P<0.05)。此外,组间比较示观察组的疗效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2、经过一个治疗周期后,复查心脏彩超结果显示,观察组左房内径、右室内径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P>0.05);3、治疗3个月后,复查72h Holter结果示患者心率变异性(主要指SDNN)较用药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变异性均值提升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对于临床发生心梗患者,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较单纯应用西药疗效更为明显:(1)可更为显著提高患者心脏射血分数,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2)有效改善心肌重塑,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内径、右室内径降低,抑制心肌瘢痕纤维化,为临床心肌损伤患者预后提供药物选择;(3)有效延长患者6-MWT距离,增加活动耐量,改善心衰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有效改善心率变异性,减少临床心梗后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事件的发生;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病情考虑使用。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不同方法对用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十二指肠镜的消毒效果,并监测消毒后的细菌对消毒剂的抗性水平及耐消毒剂基因携带情况,分析用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十二指肠镜消毒不彻底的原因,以期使消毒更为安全、有效。方法:(一)评价不同方法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使用十二指肠镜的消毒效果1.收集160条江西省某三甲医院内镜中心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使用的十二指肠镜,随机分为4组,每组40条,分别为戊二醛消毒组(A组
目的:本研究探索Teach-back教学方法在医疗护理员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形成科学的医疗护理员培训方案,以期增强医疗护理员的业务能力水平,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为我省医疗护理员的规范化培训做出有益探索和尝试。方法:通过大量文献查阅、前期研究基础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年最新发布的医疗护理员培训大纲确立医疗护理员培训方案。采用文献分析法引用临床Teach-back健康教育内容,构建Teach-ba
目的:本研究目的分析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并分析患者随访期间的LDL-C水平变化。评估预期生活方式改变对LDL-C达标率的影响。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接受PCI的患者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收集基线,首次随访和最终随访LDL-C水平,分析患者随访期间的LDL-C水平变化程度。基于预期的生活方式干预
目的:明确一例血小板无力症患者的分子发病机制及家系遗传特点,并对ITGB3基因致血小板无力症进行复习,进一步探讨该病的临床表现、分子生物学特征以及与出血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先证者为14岁女性,自幼有皮肤、黏膜出血,月经来潮后因月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出现贫血症状,并反复出现血尿。先证者父母为近亲结婚。通过血常规、外周血涂片、凝血时间、血块退缩实验、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流式检测血小板CD41、CD61
目的:探讨院内成人心脏骤停及复苏患者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回顾性的收集本院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期间院内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一般资料、CA相关病情及抢救资料、结局资料和相关时间数据资料,主要结局指标为ROSC率和CA后30天存活率。最后通过统计学分析及比较,分析院内成人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特征,归纳ROSC和CA后30天存活的影响因素。结果:(1)研究共纳入308例患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红细胞分布宽度和平均红细胞体积及两者乘积与冠心病及其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地收集2020年5月至2020年11月因胸闷痛就诊于江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425例住院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成冠心病(n=334)和非冠心病(n=91)两组。采用Gensini积分评估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并以中位数为界,将冠心病患者分为轻度组(n=
目的:分析蛇毒类血凝酶对血小板减少患者纤维蛋白原的影响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20年7月在南昌市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使用蛇毒血凝酶的57例病例,先根据疾病类型分成两组: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组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组,通过t检验探究蛇毒血凝酶对血小板减少患者用药前后血
目的:探讨急性胸痛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是否可用于鉴别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肺栓塞和心脏神经官能症,探讨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是否可用于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假腔血栓状态的诊断。方法:回顾我院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入院诊断为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肺栓塞和心脏神经官能患者。入选患者均表现为急性胸部和/或背部疼痛,急性主动脉夹层患
研究背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种罕见的血栓性微血管疾病,其特征是严重的先天性或免疫介导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13(A Disintegrin-like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type 1 motif,member 13,ADAMTS13)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