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猕猴桃种植户标准化生产参与度研究——基于苍溪、蒲江、都江堰的调查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j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标准化在我国农业生产活动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核心作用在于提升农产品产品附加值和质量安全,促进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提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重点提出“农村增绿”和“质量兴农”两大概念,新一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突出也最为迫切的是推进绿色发展,坚持质量兴农,实施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化战略。相应地,新的支持政策安排也从生产领域延伸到产前、产中、产后和流通各个环节。因此,提升产业链升级、深入农业标准化推进是正向激励绿色生产、质量兴农的新要求和新举措。
  农户是我国农业标准化技术能否得到推广和运用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在产业链视角下构建猕猴桃种植户参与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猕猴桃种植户的产前、产中、产后标准化生产现状及不同阶段、不同区域的参与度;基于全产业链理论和农户行为理论,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市场特征、政府支持和其他因素五个维度构建影响标准化生产参与度的指标体系,运用双断尾回归模型提炼关键影响因素,以期提出四川省农业标准化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研究发现:(1)三大猕猴桃主产区因为种植户与合作社、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营销服务体系差异等原因,参与标准化生产综合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由高到低分别为都江堰市>苍溪县>蒲江县,三大主产区的共同特征是产后标准化生产参与度相对较低。(2)不同阶段标准化生产参与度差异显著。三大主产区产前标准化生产参与度均属于中等水平,产中和产后标准化生产参与度由高到低分别是都江堰市(较高)、苍溪县(中等)和蒲江县(中等)。(3)各类型因素对标准化生产参与度影响显著。种植面积、品种数量、商品化程度、销售难度、政策支持数量反向影响标准化生产参与度。农机拥有数量、农户类型、生产技术难度、环保意向正向显著影响标准化生产参与度。此外,劳动力数量、培训次数、技术掌握程度、政府宣传力度、政府监管力度和风险态度也对标准化生产参与度有正向作用。
  基于本研究的结论:四川省在未来的农业标准化工作中,要重点提高机械化水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加强经营主体的市场敏锐度,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大品牌营销力度,健全营销服务体系;加强标准化生产监管力度,强化产业链条配置。
其他文献
当前,森林游憩业蓬勃发展,森林游憩区开发、经营权转让等涉及森林游憩价值评估方面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故对当前森林游憩价值评估的方法进行详尽的研究有其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选择毕棚沟风景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游憩价值评估研究中最常采用的条件价值法和旅游费用法对毕棚沟风景区游憩价值进行评估。毕棚沟风景区是米亚罗国家级人与生物保护圈的核心区域,景区内部独特的红叶彩林资源成为吸引游人前往川西北进行森林游憩的重要资
受到价格波动、环境规制与补贴政策等因素的驱动,大量散养农户退出生猪养殖,造成猪肉及其制品的供应不稳定,对居民生活消费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散养户退出决策到底是理性选择还是存在羊群效应?一方面低养殖技能散养户退出生猪养殖,将劳动力转移至非农就业部门可以获取更多非农收入。另一方面具有养殖能力的散养户,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盲目跟从大众而退出生猪养殖,其从非农部门获得的收入未必高于继续从事生猪养殖。因
学位
城市化的快速扩张伴随着大量集体土地的非农征收,由此导致征地拆迁项目不断增加,规模越来越大,由拆迁引起的社会纠纷也越来越备受民众和学界的关注。土地是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农村居民在其中面临失地与重新安置的必然要求,如何以最大期望值满足农村居民重新安置是其中一个重点,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性。很多学者就征地拆迁制度、安置补偿方式、拆迁意愿、拆迁相关主体的利益、拆迁效益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借鉴新家庭迁移决策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系列的农村经济制度改革使农村的经济有了快速的发展,但贫困问题阻碍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了促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府通过有计划组织的扶贫开发活动来减少贫困人口,降低贫困发生率,并从一开始的输血式扶贫逐渐向开发式与输血式并重的扶贫方式转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开发最为重要的不是政府补贴而是如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拥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应充分激发贫困户本身的价值潜能,从而
社员能力提升是农民合作社应有的题中之义,然而现实中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是否真的具有培养社员发展能力、减缓社员能力贫困的作用?这种作用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本文立足于对四川秦巴山区贫困县的实地调研,研究农民合作社对减缓社员能力贫困的效果和影响因素,为在贫困地区借助合作社减缓社员能力贫困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四川秦巴山区13个贫困县的实地调研数据,通过倾向得分
由于食品安全事件、城镇化推进、生猪政策、疫病等因素的综合影响,2003-2015年期间,生猪价格经历了三次明显的周期性波动。国家冻猪肉收储只在短期内抑制了猪价下跌,还导致生猪价格形成机制扭曲,引发国内外猪肉价格倒挂。同时,为了促进我国生猪规模化发展,使我国的生猪养殖更加的规范,2013年北京市农委和安华农业保险公司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试点,随后于2014年,四川省在部分地区开始了生猪价
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发展攻坚和精准脱贫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四川藏区涉及3州32县,集国家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边远山区、民族地区、生态敏感区于一体,是国家十四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本研究在精准扶贫背景下,提炼精准扶贫政策对四川藏区农牧户扶持投入的资本类别,测算农牧户在精准扶贫实施后的生计资本水平,总结农牧户生计策略选择及特征,探索五种生计资本的
学位
农产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社会各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日益加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及多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严格管理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与管理应覆盖种植、采购、流通、加工、销售等所有环节,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农产品质量管理,提升质量安全水平,推进质量
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为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约束、粮食安全形势、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鼓励和加快企业“走出去”成为了迫切需求。在农业“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下,民营企业近两年发展迅速,成为超过国有企业的主力军。但由于农业行业具有投资金额大、回收周期长、敏感性强等特点,民营企业产业链条整合度低、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融资渠道窄、审批程序繁杂,加之东道国投资环境的
学位
2015年《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推进藏羌文化走廊建设,创建四川藏区全域旅游试验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使贫困农牧户脱贫致富。促进农牧户参与乡村旅游经营,并提升其参与层次,是优化乡村旅游供给结构,推动乡村旅游业向高水平发展,使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的重中之重。鉴于此,本研究以地处藏羌文化走廊上的理县为研究区域,对农牧户乡村旅游经营决策行为进行研究,为促进农牧户参与乡村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