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卫星图像压缩的码率控制方法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d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之一。由于卫星所采集的图像不同于自然场景图像,卫星图像具有幅宽大、精度高、背景复杂等特点,在极端的星上资源环境与有限的星地传输带宽下,未经处理的卫星图像数据会给星上存储器和处理器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需要在星上引入图像压缩系统。为了满足星地传输的需求,卫星图像通常需要采用比自然场景图像更大的压缩率。传统图像压缩方法对所有最小编码单元采用相同的压缩方案,难以保障低码率下图像的质量。同时,处理大幅宽卫星图像使得压缩过程所需时间增加,难以满足卫星图像低延时传输的需求。卫星图像的应用不在于观赏,而是对图像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虽然卫星图像的幅宽大、背景较为复杂,但是图像中的某些区域仍具有提取并且分析的价值,这些区域则被称为卫星图像的显著区域。对卫星图像进行显著性检测,能够使人们最大限度地忽略无关信息,提取源图像中的重要元素。图像压缩中的质量和时间优化,通常依靠对压缩过程中的码率控制过程的改进。在码率控制过程中,对显著区域分配更多的码率,对非显著区域减少冗余压缩操作,能够有效改善卫星图像的压缩质量,并减少码率控制的时间复杂度。目前图像的显著性检测方法面向自然场景图像,背景简单,显著区域单一且集中,不适用于卫星图像。同时各图像压缩方法对其最小编码单元均采取相同的码率控制过程,普遍没有考虑图像的内容的不同重要性,未对码率做出按需分配的操作,因此图像压缩的整体效率较低。针对传统码率控制方法的不足,本文以JPEG2000图像压缩标准为基础,提供了一种面向卫星图像压缩的码率控制方法,利用卫星图像的显著性检测对码率控制过程的图像质量、压缩时间进行改进优化。在本文提出的方法中,首先利用卫星图像的特点,在主流的图像显著性检测方法中筛选最适用于卫星图像的方法,并对其进行改进处理;之后,利用所得到的显著图,对码率控制过程做出压缩质量、时间两方面的优化:压缩质量优化作用于码率控制过程中的量化阶段,利用显著性检测进行量化步长的加权分配,以达到按图像内容重要性按需分配码率的目的;压缩时间优化作用于熵编码阶段,利用显著性检测进行每个位点的编码原语的分配,避免三次编码通道扫描过程,跳过无显著性的位点,减少码率控制过程的时间冗余。本文通过码率控制准确度、主客观质量、算法耗时这三个指标来检测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证明,所提出方法具有良好的码率控制准确度,并且低码率下,显著区域的图像峰值信噪比较原始JPEG2000约有1.82dB的提升,算法耗时约有23%的节省。
其他文献
背景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是一组异质性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风湿病,其特征为慢性肌无力、肌肉疲劳以及骨骼肌单个核细胞的浸润。这种炎症
近几年来,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作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光电材料,已经在许多领域展现出了其优异的性能。比如钙钛矿单节太阳能电池效率已经超过24%,接近最好的单晶硅太阳能电
微震监测技术指的是当岩体发生破裂时,利用其产生的微震信号来研究岩体破裂的情况,评价岩体工程安全稳定性的一种实时监测技术。该技术在各类岩土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
为提供高速度、高可靠性、高覆盖度的实时卫星数据服务,针对卫星视频特点,研究高效的卫星视频压缩方法势在必行。卫星周期性拍摄的同区域视频中大部分是地理背景,且背景基本
本文对云南保山羊邑煤矿上新统羊邑组的植物大化石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学研究,共鉴定8种植物化石:羊邑蒲桃(新种)Syzygium yangyiense Zhao sp.nov.,似曼青冈(新种)Cyclobalanopsis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美学的需求日益强烈。树状支撑自由曲面结构上部为自由曲面,下部为树状结构。自由曲面造型丰富,具有流动感,树状结构杆件规整,富有韵律美。本
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是最具危害性的水稻病毒之一,在东亚地区可引起严重的水稻条纹叶枯病,造成水稻产量严重下降。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最初症状是黄色的条纹,且
随着人们对环保、健康等理念的追求与日益严重的污染、交通堵塞、能源短缺等问题的矛盾愈发突出,城市自行车又回到了大众的视线。现今,人们对出行交通工具的要求越来越高,普
头相关传输函数(HRTF)描述了声波从声源到达双耳的滤波过程,利用HRTF对音频信号进行滤波即可重现逼真的双耳三维音频效果。HRTF与听音者的人体形态学特征(头部、躯干、耳廓等
我国地震活动频繁,分布着大大小小将近500个地震断层带,断层附近往往分布着许多人口稠密的大城市,近场效应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为了在抗震设计中考虑近场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