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40个春秋,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稳中前进的步伐,人民的生活富裕起来了,老百姓钱包鼓起来了,但是由于城镇二元化结构的存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是当今中国发展的一大难点。从1978-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差距从该开始的2.57倍扩大到2.95倍。这个数据只是比较的城乡居民收入,还没有算上各种社会福利、补贴等,否则差距会更大。在十九大的开局之年,如何解决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问题,成为国家和党中央领导人的重要任务,无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精准扶贫,都旨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让人民群众富起来,国家强起来。山东省农业历史悠久,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增加值长期稳居中国各省第一位,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存在。数据显示,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2930.4元和31545.3元,可以看出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44倍。因此,山东省在制定发展规划时,也着重强调了农村金融发展是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关键点。目前,山东省农村金融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问题。一方面,从布局来看,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分布不合理,有大部分商业性金融机构从农村撤出。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欠缺,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村居民需求。当然,对于非正规金融来说,由于缺乏正规监管,实际发展不完善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合理规范农村金融市场,有效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是当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关键问题。本文将根据现有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结合当前山东省的实际情况,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从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金融发展能够有效的减少城乡收入差距。农村金融的发展如果到达一定的水平时,就能够进一步的减小城乡收入距离。采用VAR的模型发现,农村金融发展会使城乡收入差距变大,农村金融发展效率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却能减少城乡的收入差距。因此,可以根据理论与实证相结合,进一步的加大农村资金流进,有效刺激非正规金融的增长,给城乡资源配置带来有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