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记忆与语言建构——影像元素在中国当代绘画领域的应用研究

来源 :云南艺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u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图像学和艺术现象学为理论基础,以对中外艺术史的查阅为基本研究手段,并结合自身创作实践,通过对典型艺术风格和优秀绘画作品的分析,研究当代文化背景下,中西方影像绘画创作风格、发展脉络。阐述文化记忆在影像绘画语言选择与建构方面的作用,并研究影像绘画语言在国内的具体呈现方式。  在阐述重点上,是借助对国内影像性绘画脉络走向的分析,研究影像绘画典型创作语言方式与特点。对各阶段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梳理是研究主要途径。根据影像在绘画中应用的发展趋势和影像性绘画发展脉络梳理,具体研究国内影像绘画的语言构建。  文章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章主要是通过叙述影像绘画在西方从古典主义时期到现当代的一个整体脉络走向,说明影像绘画在西方的发展趋势;第二章简述影像绘画在中国发展的三个具体阶段,从以西方体系为参照的中国照相写实绘画具体出现到形成具体的影像绘画创作风格的各个阶段,各自文化背景、创作形式上的发展变化;第三章是对具体文化记忆下的中国影像绘画创作语言构建的研究,在每个历史阶段艺术家的具体文化记忆都是时代性的具体表现,结合中西方在这一领域创作语言对比研究,进行绘画创作语言的探讨;第四章究其存在的意义与现实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并论述其本土化趋势。全文主旨为论述中国当代绘画通过对西方体系的引进到本土化影像绘画语言的构建,论述中国当代艺术中图像元素的广泛应用对受文化记忆影响的影像绘画语言构建问题。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和审美艺术都已经发展到包罗万象的程度,当外来文化不断充斥我们眼球的时候,作为中国本土设计师这时就应该引起自己的反思了,怎样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渊源文化历
论文在开篇部分首先阐明了形象的价值以及形象设计服务为人们带来的作用,对形象设计进行了分类,并对形象设计行业的发展情况做了简要的回顾。  论文第二部分在对计算机辅助
本文选择亨德尔最著名的清唱剧《弥赛亚》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为《弥赛亚》的宗教性及通过对其音乐本体的分析、总结、归纳《弥赛亚》咏叹调创作的惯用手法。力求做到深
期刊
期刊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深切的影响着人们的言行举止,是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却又无形无踪的一部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笔者相信人与人之间的社交礼仪同样适用于人与机器、人与电
鲁派内画鼻烟壶起源于山东淄博博山,是用自制的钩形内画竹笔,在口小如豆的琉璃鼻烟壶内将大画之精神融于方寸天地间的传统民间工艺品,以其精致奇巧的造型,巧夺天工的内画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