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工是我国高危行业就业主体,也是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高发人群。建筑业是农民工集中就业的高危行业,同时,其事故死亡率仅次于矿山开采行业,列居第二位。另外建筑业有自身的特殊性,在投资方面表现为投资资金巨大,在质量方面体现为与百姓生命财产息息相关,用工模式包括“点工”与“包工”,与其它行业具有明显不同。因此,以建筑行业为切入点对研究农民工职业安全健康与保障问题而言有一定代表性。
本文以“现状分析一问题及根源分析一对策分析”的研究思路展开。在面上初步调研结论的基础上,以镇江作为典型地区,建筑业作为典型行业进行深入研究,全面分析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安全健康与工伤保障现状,并从政府安监部门、建筑企业安全投入的监管博弈,与建筑业农民工个体风险偏好,即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根源探析,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调研历时近两年,第一阶段选取江苏省内外煤矿、建筑、化工、非煤矿山、制造加工等行业220家企业的1630名农民工,发现事故和职业伤害呈现出明显的行业特征。因此,第二阶段选取镇江建筑业进行典型调查,对镇江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安全健康与保障现状进行了描述,调研结果显示当前状况不同乐观。
研究发现,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安全健康与保障的根源问题在于建筑企业安全供给低、建筑业农民工的职业安全需求低。造成建筑企业安全供给低的原因包括:政府安监部门对建筑企业的罚款相对较低,政府安监部门的监管制度失灵,社会承担的损失较低等。影响建筑业农民工风险偏好的主要因素在于:经济收入,受教育年限,抚养老人和孩子的人数,婚姻状况等。
由此,本文提出增大建筑企业违规及事故损失成本,加大安全投入供给水平,并优化安全管理工作;建筑业农民工通过接受多方面培训,使自身综合素质、安全需求与谈判能力不断提升。社会相关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农民工自身及社会大众在保障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安全与生命经济价值上各尽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