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风流合而为一”——试析李渔两重性生活哲学

来源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渔两重性生活哲学集中体现为“道学风流合而为一”。生活在明清之际的李渔以儒入商,在生活中特立独行,标新立异,奉行两重性生活哲学。一方面风流好色,一方面却大谈道学风教。李渔通过对风流的独特解释,使“风流”皈依“道学”。作为具有市民意识的“另类”学者李渔,由于对社会变动的敏感和价值取向的边际性,使他较深入地关注了个体的生存,能以个体本位意识去试图重建更适合人性的社会群体关系,从而使其行为具有了一种试图走出传统的转型意义,即以市民理性对传统人生模式的尝试性突破。 文章第一部分“崇尚风流”,从“风流传承”、“风流习性”和“风流有度”三个方面全面解读李渔“风流”之内涵; 第二部分“宗依道学”,从“附于圣人”、“道学风流”和“风流道学”三个方面进行论证; 第三部分“边际人格”,通过对“儒商之间”、“明清之际”和“市民情趣”论述,从“人格基础”、“思想影响”和“文化背景”三个方面揭示出李渔两重性生活哲学的形成原因。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运用比较的研究方法,将人性论放在社会时代背景、哲学基础及性论的发展历程上进行梳证,通过对荀子与董仲舒人性理论的比较,了解中国传统人性理论的利弊,为传统文化的现代
随着人类科技与文明的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环境问题凸显,迫使人们不得不认真反思:人与自然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如何才能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怎样才能为环境问题的
弗洛姆社会性格理论是指他围绕“社会性格”概念所构架的具有弗洛姆特色的性格理论体系。本文集中介绍了社会性格理论的社会背景与理论来源、社会性格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社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发展史就是文化的发展史,文化贯穿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无时无刻不感受着文化的存在,尤其在社会转折时期,还能体会到旧文化的衰亡和新文化的诞生。文化
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媒介正在渗透我们的生活。几乎所有人都发现,数字媒介技术及其所营造的虚拟环境,对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思想各个方面带来了托马斯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