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微环境诱导不成熟树突状细胞为调节性树突状细胞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20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发现的机体内功能最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其表面的MHC类分子和MHC—肽复合物含量是其它APC的10~100倍。DC可有效地诱导初始T细胞(Naive T cell)增殖和应答,促进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和辅助性T细胞(T help cells,Th)的生成,可见DC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启动者和参与者。由DC激活的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是机体抗肿瘤免疫的主导力量。有报道称,许多肿瘤组织中浸润有树突状样或表达DC表面标志的细胞,但尽管肿瘤组织内存在这类细胞,肿瘤细胞还是会逃脱免疫系统的监视而过度生长,甚至发生浸润和转移。因此,有关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是当前生物医学的一个前沿热点课题。目前,对于肿瘤细胞逃避DC对其表面抗原的提呈而发生免疫逃逸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诸多研究指出,其机制可能是肿瘤细胞释放多种抑制性的细胞因子如VEGF、TGF-β、IL-10、M-CSF、PGE2等使DC成熟和分化发生障碍,抑制了DC抗原提呈能力并减弱其激活T细胞的能力,使这些DC对活化信号表现出低反应性。随着DC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DC亚群包括具有负向免疫调控作用的调节性DC的发现,肿瘤浸润DC的功能也变得更为复杂。肿瘤浸润DC中是否也存在着具有抑制功能的DC亚群昵?是否该群DC不但不具备免疫监视和免疫防御功能,反而会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呢?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利用新鲜分离的肿瘤细胞模拟肿瘤微环境与体外培养的DC共孵育,研究了肿瘤微环境对DC的表型和功能特征的影响,以期进一步了解肿瘤微环境对DC的影响以及肿瘤浸润DC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为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研究增加新的认识。首先,我们选用小鼠肺癌细胞株3LL皮下接种C57BL/6小鼠,复制荷瘤小鼠模型,分离合适大小的肿瘤组织,用胶原酶消化后碾磨成单细胞悬液,让其贴壁生长。一周后即可得到形态相似的,能够生长的原代肿瘤细胞。新鲜分离的肿瘤细胞比肿瘤细胞系具有更好的性状,更能模拟体内的肿瘤微环境。我们制备了GM-CSF和IL-4培养了5天的小鼠骨髓来源的CD11c+DC,此时CD11c+DC细胞表面Ia、CD40、CD80、CD86的水平都比较低,具有较强的吞噬功能,可以认为是一种不成熟DC。我们用新鲜分离的原代肿瘤细胞与不成熟DC体外共培养,用来模拟肿瘤微环境与DC的相互作用,开展以下实验研究。对于肿瘤周围浸润的DC的状态目前还存在着争议,但大量数据表明,肿瘤细胞通过分泌一些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阻碍其周围浸润的DC成熟使之处于不成熟状态;为了阐明肿瘤周围浸润DC的状态,我们利用transwell系统用肿瘤培养上清对体外培养的不成熟DC和成熟DC分别进行趋化,结果发现肿瘤培养上清能够趋化大量不成熟DC,几乎不趋化成熟DC。因此,我们将体外培养5天的不成熟DC与新鲜分离制备的肿瘤细胞共培养60h,之后用CD11c+磁珠分离DC,检测了诱导后(与肿瘤共培养后)的DC的表型及其在LPS刺激后的表型变化,并将之与诱导前的不成熟DC、不成熟DC加LPS刺激后活化成熟的DC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与成熟DC相比,肿瘤细胞诱导后的DC表面分子CD86、Ia、CD11c下调,CD11b上调,而CD40、CD80的变化不大,并且在LPS刺激后表面MHC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并没有显著升高,表现为CD11clowIalowCD11bhigh的稳定的表型特征。吞噬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DC的成熟度和功能状态,一般认为DC越成熟吞噬能力越弱,而抗原递呈能力越强。我们进一步分析了肿瘤细胞诱导形成的CD11cl0wIalowCD11bhighDC的吞噬功能,结果发现该群CD11clowIalowCD11bhighDC与不成熟DC相似,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甚至强于不成熟DC的吞噬能力,即使在LPS刺激后,其仍然显示很高的吞噬能力,但不成熟DC在LPS刺激后变成了成熟DC,其吞噬能力显著下降。提示肿瘤细胞体外诱导形成的CD11clowIalowCD11bhighDC不同于不成熟DC和成熟DC,并处于功能稳定状态。从细胞因子分泌谱看,CD11clowIalowCD11bhighDC自发分泌高量的IL-10、NO、PGE2,而IL-12的分泌量很低,LPS刺激后变化不大,进一步提示该CD11clowIalowCD11bhighDC处于稳定的状态并且可能具有下调免疫应答的能力。DC的重要功能是抗原递呈能力,为了探讨CD11clowIalowCD11bhighDC的抗原递呈能力,我们将CD11clowIalowCD11bhighDC与OVA323-339抗原肽特异性反应的CD4+T细胞在OVA323-339抗原肽存在的条件下共培养,结果发现CD11clowIalowCD11bhighDC刺激抗原肽特异性T细胞的能力显著的低于成熟DC。CD11clowIalowCD11bhighDC刺激抗原肽特异性T细胞的能力很弱,表明其本身的抗原提呈功能很弱。我们检测了培养上清及T细胞胞内细胞因子的分泌情况,结果显示CD11clowIalowCD11bhighDC仍然能够刺激CD4+T细胞分泌一定水平的IL-2和IFN-γ。鉴于CD11clowIalowCD11bhighDC的以上特点,我们推测该细胞可能具有负向免疫调节作用。我们将CD11clowIalowCD11bhighDC加入到OVA323-339抗原肽特异性CD4+T/maDC/OVA323-339的共培养体系中,结果发现CD11clowIalowCD11bhighDC有效地抑制了T细胞的增殖,同样检测了T细胞胞内细胞因子的分泌情况,结果表明,CD11clowIalowCD11bhighDC仍然能够刺激T细胞分泌一定水平的IL-2和IFN-γ。因此我们将肿瘤细胞诱导形成的这群CD11clowIalowCD11bhighDc称为调节性DC(regulatory DC,DCreg)。为了明确我们在体外共培养体系中诱导得到的调节性DC是否在肿瘤瘤体内存在相应的DC亚群,我们根据该调节性DC的表型特点,分析了肿瘤单个核细胞中CD11c+细胞群。该调节性DC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高表达CD11b、低表达CD11c及Ia,因此我们用CD11b-APC、CD11c-FITC及Ia-PE三色标记肿瘤单个核细胞中CD11c+细胞群,FACS分析发现这群细胞中明显存在一群CD11bhighCD11clow细胞,进一步分析CD11bhighCD11clow细胞的Ia的表达,我们发现存在低、中、高连续表达的三群细胞。关于具体哪群或哪几群细胞具有与体外肿瘤细胞共培养体系所诱导形成的调节性DC具有相似的功能特征,我们打算用FACSVantage将这三群细胞分选出来,分析它们的细胞因子分泌情况和抑制功能,最终来证实肿瘤微环境内确实存在一群表型和功能与我们通过体外肿瘤细胞共培养体系所诱导产生的DCreg相似的肿瘤浸润DC亚群。以上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确实能够诱导不成熟DC向DCreg的分化,那么,肿瘤细胞以何种形式诱导了不成熟DC向DCreg的分化呢?是肿瘤细胞分泌的免疫抑制性可溶性分子,还是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的抑制性膜分子,抑或是两者共同发挥了作用?首先,我们用半定量RT-PCR检测发现,3LL肿瘤细胞高表达M-CSF、TGF-β、VEGF等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为了明确3LL肿瘤细胞以何种形式诱导了不成熟DC向DCreg的分化,我们选择了Transwell系统进一步开展了研究。虽然多聚甲醛固定肿瘤细胞可以阻断肿瘤细胞可溶性因子的释放,可以用来研究肿瘤表面膜分子的作用,但由于不成熟DC具有很强的吞噬作用,固定肿瘤细胞会被不成熟DC吞噬,因此我们放弃了这种研究模式,采用了Transwell系统,Transwell系统可以将两种细胞有效的隔开,避免了细胞与细胞的直接接触,可用来研究肿瘤细胞分泌的可溶性因子的作用。我们将不成熟DC直接加入预先铺有肿瘤细胞的24孔板中或加入到肿瘤细胞上方的Transwell小室中,比较了两者细胞的抑制功能,结果发现,两组处理的DC都能有效地抑制T细胞的增殖,且抑制的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肿瘤细胞分泌的可溶性因子就足以使不成熟DC向DCreg转化而具备了抑制功能。进一步阐明哪种或哪些可溶性因子参与了不成熟DC向DCreg转化,我们将采用中和性抗体和/或抑制剂进行阻断和联合阻断实验。肿瘤分泌的免疫抑制性可溶性因子构成的肿瘤微环境,可以诱导进入肿瘤的不成熟DC转化为调节性DC,这群DC高分泌IL-10、PGE2和NO,在体外可以明显抑制抗原特异性的CD4+T细胞的增殖,我们推测,该群DC是否不但不具备免疫监视和免疫防御功能,反而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呢?为了探讨CD11clowIalowCD11bhighDC是否促进肿瘤的转移,我们建立了3LL肿瘤的肺转移模型,我们先用不成熟DC或DCreg尾静脉注射小鼠,24小时后再尾静脉注射小鼠3LL肺癌细胞,20天后处死小鼠,用墨汁灌注的方法观察肺部的肿瘤转移灶,结果显示,注射DCreg组的转移灶多于不成熟DC组。提示了该群CD11clowIalowCD11bhighDC不但不具备免疫监视和免疫防御功能,反而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综上所述,肿瘤细胞可以通过组成性和/或诱导性分泌一些趋化因子,招引不成熟DC进入瘤体,不成熟DC在肿瘤细胞释放的可溶性因子作用下,进一步分化为高分泌IL-10、PGE2和NO但低分泌IL-12的CD11clowIalowCD11bhigh调节性DC,该调节性DC能在体外抑制抗原肽特异性CD4+T细胞的增殖反应,并且可以在体内促进肿瘤转移。本研究还初步证明了荷瘤小鼠瘤体内可能存在相应的调节性DC亚群,该实验结果为肿瘤免疫逃逸提供了又一新的机制和解释。
其他文献
近年来脑部肿瘤的发病频率越来越高,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的重要因素。MR是确诊脑肿瘤的重要方式,MR脑肿瘤图像的目标识别和肿瘤区域分割成为图像领域的研究重点。CV模型在脑部核磁图像的目标识别和肿瘤分割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重点研究基于改进CV模型的脑肿瘤分割算法。主要工作如下:1)综合研究了活动轮廓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演变过程,以及它在医学图像分割范畴的相关应用。发表了关于活动轮廓模型近五年研究现状的综
综述了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概况、作用机理及其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同时展望了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狮头鹅是我国唯一的大型肉用鹅种,也是世界最大型鹅种之一。狮头鹅原产于广东省饶平县,以后传至潮安、澄海一带。据传潮汕养鹅已有300年历史,由于潮汕人民每逢年过节有以大鹅拜
目的探索接受阿维A、甲氨蝶呤联合光疗治疗的银屑病患者血浆微RNA-126(miRNA-126)表达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对于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连续纳入196例接受阿维A、甲氨蝶呤
一名优秀运动员想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除了良好的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外,更重要的是赛前的心理状态如何调整。笔者依据所从事的训练教学,就赛前加强心理调控,使运动员增强信心
目的分析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应用在急性脊髓炎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 8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
发展生态旅游不仅带来经济、生态和环境效益,还可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分析了潮州市生态旅游的现状及问题,并从法律、科学的视角提出使其健康发展的相关对策。
茶是世界上最普及的饮料。茶树由于受到大量病虫危害而需要施用许多农药。鉴于公众对食品安全性关注度的日益提高,本文对红茶中7种农药的残留量及其通过泡茶进入茶汤的残留量
电石法是中国聚氯乙烯(PVC)生产的主要方法,其中乙炔的生产可分为湿法和干法两种不同工艺,干法乙炔在节能、环保等方面具有许多优势。介绍了干法乙炔的生产工艺以及发生器的
应收应付、预收预付账款这两对会计科目几乎贯穿于整个财会类课程之中,是会计类课程学习比较突出的重点和难点,在会计实务中也经常用到。从教学实践中摸索出几个“另类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