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人力资本驱动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onscr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逐渐完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因此,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下的创新源泉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和分析,这也是解决经济持续增长、加速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关键。本文基于创新源泉的视角,研究创新型人力资本通过影响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模式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具体作用过程,能够更加清晰地给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和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本文从第二章的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中,梳理出经济增长源泉的追溯思路、总结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内涵、把握人力资本与创新的关系,为从创新型人力资本视角研究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第三章则系统研究了创新型人力资本作为创新源泉,驱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内在作用机理;第四章对创新型人力资本积累以及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基本情况进行总结概况,为后期研究提供事实依据和数据支持;第五章基于GTAP模型,一方面通过要素对比分析,对当前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进行诊断,另一方面从创新型人力资本积累的不同方案着手,研究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实现创新驱动的具体影响;第六章围绕创新型人力资本与创新成果产出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创新型人力资本向创新成果转化的具体路径,为创新型人力资本驱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提供更加具体的路径支持。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得出了如下结论:结论一,作为创新源泉的创新型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影响创新来驱动经济持续增长。研究指出,创新型人力资本具备稀缺性的创新能力,同时能够产生边际报酬递增和产出乘数效应,进而辐射和带动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是形成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本源;进一步以知识创新模型为基础,基于中国经济增长事实研究创新型人力资本的创新机制,研究表明,中国创新型人力资本一方面通过直接影响国内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驱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还会受国际技术溢出效应和自身技术吸收能力的影响,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可能性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逐渐增大,且国内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越接近,转化国外先进技术的能力也越强。结论二,伴随着创新型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中国经济增长正在逐步向创新驱动迈进。改革开放以来,创新型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均获得全面提升,总量水平达到世界前列,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向创新驱动转型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和源泉。伴随着创新型人力资本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研发经费投入总量持续增长,研发投入强度跻身世界前列,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技术市场日渐完善与成熟,中国经济增长正逐步向创新驱动迈进。结论三,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模式虽然仍以要素驱动为主,但创新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越发突出。基于GTAP模型对比创新型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以及非创新型人力资本三类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得出:首先,从要素驱动经济增长的规模报酬来看,物质资本和非创新型人力资本都表现出规模报酬递减性质,唯有创新型人力资本表现出规模报酬递增的性质;其次,从要素驱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领域来看,创新型人力资本更多地作用于居民收入和社会福利,可以显著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增加社会的福利水平,物质资本则主要作用于出口贸易,非创新型人力资本则表现出社会福利不降反升的现象;再次,从要素驱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趋势来看,创新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而物质资本和非创新型人力资本的作用则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说明随着非创新型人力资本增速的放缓,中国经济正逐渐从长期依靠非技能型劳动力获取国际比较优势的贸易方式中转变出来。结论四,创新型人力资本从经济增长、产业发展以及国际竞争力提高三个层面,显著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向创新驱动转型产生作用。首先是宏观经济层面,创新型人力资本会全面性带动GDP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社会福利增加,进一步推动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且随着创新型人力资本加速积累,经济增长呈现乘数效应,对外贸易参与度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其次是产业层面,创新型人力资本对高科技制造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作用最大,且随着创新型人力资本的加速积累,产业增加值的增长效应和出口优势的提高效应也最为明显。最后是国际竞争力层面,创新型人力资本依然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高科技制造业的提升效果最为显著,且随着创新型人力资本的加速积累,两个产业部门的创新优势更加突出,国际竞争力也进一步提升。结论五,创新型人力资本对科技成果产出的影响,呈现出先上升、后轻微下降、再不断提升的三阶段非线性变动特征。改革开放初期,GDP—直是推动中国科技创新的主要影响力量,创新型人力资本的推动力度还处在相对较弱的阶段,但这一时期创新型人力资本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加大,创新型人力资本向创新成果转化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21世纪之后,中国创新型人力资本数量增长逐渐成为促进中国科技成果产出的重要力量,而创新型人力资本质量的影响度还有待提升,且一定时间范围内呈现波动态势,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科技成果产出正处在从创新型人力资本的数量依赖向质量推动转变的转型期;近年来,随着创新型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和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创新型人力资本对科技成果产出的作用已经从数量促进型慢慢转移到质量推动型,创新型人力资本质量水平在科技创新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单纯的数量型创新型人力资本的作用度呈现递减的态势。另外,中国的科技成果产出存在明显的省际和区域异质性,东部区域各省份的创新型人力资本质量对科技成果产出的作用力度更大,而中西部的科技成果产出效率与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创新型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的影响度相对较弱。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存在于以下三个方面:创新之一,从创新源泉——创新型人力资本的视角,研究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向创新驱动的转型。从创新源泉的角度,诠释了创新型人力资本的概念;基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创新型人力资本通过创新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作用机理;进一步,基于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的特征,调整了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部分假设,提高了模型对创新型人力资本驱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解释力度,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应用到发展中国家作出贡献。创新之二,选用多区域、多部门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一方面基于要素对比的视角,分别将创新型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非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实现创新驱动的具体影响进行对比分析,既克服了测度全要素生产率时无法分离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结果而导致的核算误差,又能够在对比分析中作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具体判断;另一方面,基于GTAP模型能够具体分析创新型人力资本在不同增长情况下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影响,给出创新型人力资本驱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具体建议。创新之三,选用机制转换模型中的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从非线性角度对创新型人力资本与创新成果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进而从创新型人力资本质量提高的角度,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向创新驱动转型提供思路。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沿着如何将创新型人力资本转化为能够驱动经济增长的创新成果这一思路,对创新型人力资本与创新成果产出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分析,既为创新型人力资本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向创新驱动转型提供了具体的路径支持,也对传统的线性研究思路做出了有效补充。
其他文献
<正> 本文向化学工程师介绍环境控制技术。对再生法烟气脱硫系统中可能用作吸收剂的柠檬酸、乙醇酸、1-甲基-2-吡咯烷酮、乙二胺的水溶液、纯三-正丁基磷酸盐、纯1-甲基-2-吡
目的 研究氯沙坦对卒中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6周龄雄性SHRsp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小剂量氯沙坦组(10mg·kg-1·d-1)和大剂量氯沙坦组(30mg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环境的不断进步以及国家一系列改革政策的逐步实施,我国的航油行业引来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及挑战,航油行业正在迎
目的探讨饮食和运动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母婴妊娠结局及血浆脂联素、瘦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中煤一公司岭北职工医院确诊为GDM的患者84例,根据随
<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逐渐的进入了千家万户,并且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一系列领域,而带来这一切的正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领域研究的不仅仅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政治高度发达的时期,其教育在当时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唐朝的官学教育学科门类设置齐全,涉及各个方面,学生人数规模较为庞大,这值得引起我们对当时
<正> 美国历届总统的就职演说从某种程度上浓缩了他们各自的政治思想、施政纲领及作风,也包容了各个时代社会、政治、经济、外交等重大事项及主要特征,循着他们的话音,透过他
在社会发展快速阶段下,汽车制造行业迎来了巨大发展商机,在面对巨大发展空间的当下,汽车制造行业也面临着许多的挑战。为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汽车制造行业要做好汽车质量的
目的:探讨针刺对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针刺百会、曲池、丰隆、太冲、太
港台词坛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研究上延续了晚清民初的词学本体传统,在对《人间词话》进行文本细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彼此商榷和讨论,提出了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其中最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