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颌骨造釉细胞瘤的手术治疗方式传统上分为保守式及根除式手术两类,保守式手术是指病灶并非以整块切除的方式移除,例如摘除术、刮除术及周围骨切除术等。以保守式手术治疗多囊型造釉细胞瘤争议颇多,主要的争议点在于高复发率。本文提出一例下颌骨多囊型及一例单囊型造釉细胞瘤病例,皆接受刮除术合并周围骨切除术治疗,藉以探讨保守式手术的适应症、治疗成效及优缺点,并提出相关文献回顾。材料与方法(1)病例一:36岁女性,右侧下颌骨角,多囊型造釉细胞瘤病患为36岁女性,于1995年2月由他院转介求诊,主诉于他院接受牙齿#47残根拔除及#48根管治疗后,右颊肿大且拔牙伤口出现渗出液,临床诊断为疑似下颌根尖囊肿或造釉细胞瘤,由于该女性病患十分在意颜面外观的影响,故仅以摘除术治疗,病理报告为囊肿合并造釉细胞瘤,唯当时并未进行二次刮除手术。该病患自1995年6月后中断定期回诊,至3年半后,于1999年1月因复发肿瘤再度住院接受刮除合并周围骨切除手术,病理报告为复发造釉细胞瘤。至1999年6月第三次住院接受刮除手术,病理报告为慢性发炎及纤维化。(2)病例二:14岁男性,左侧下颌骨角及下颌枝,单囊型造釉细胞瘤病患为14岁男性,于1999年10月至台中某国军医院求诊,主诉左颊肿大约1个多月,切片检查证实为下颌造釉细胞瘤,同月病患转诊至本院,由于病患为正值发育期的青少年,因此决定以保守式的刮除合并周围骨切除术治疗,手术发现病灶具有单一囊状空腔,下颌颊、舌侧皮质骨仍完整,病灶移除后可看见下齿槽神经;病理报告为造釉细胞瘤。结果(1)病例一:36岁女性,右侧下颌骨角,多囊型造釉细胞瘤藉由后续的2001年1月、2004年1月、2007年1月及2009年1月的环口X光摄影来看,可以发现另外残存了3处的放射线透性区域缓慢增大,应再度接受手术刮除。该女性病患因十分在意外观,因此决定接受保守式手术治疗,虽然多次复发且接受多次手术,但追踪14年后,颜面外观上并未受影响,因此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2)病例二:14岁男性,左侧下颌骨角及下颌枝,单囊型造釉细胞瘤由2002年7月的环口X光摄影显示,病灶消失、骨质再生良好。但是在2003年追踪X光片发现两处放射线通透区,怀疑为复发,但由于病灶仍小故并未手术,而至2009年1月追踪,病灶仅稍微增大。目前此病患已成年,颜面生长对称,外观无不良后遗症。结论针对造釉细胞瘤采用保守式手术具有争议,保守式手术的目标,除彻底移除病灶外,主要着眼于避免造成颌骨生长、颜面外观,及咬合功能的不良影响。惟保守式手术常伴随高复发率风险,因此在诊断、手术设计及治疗时机必须谨慎决定,配合长期追踪,以确保万一肿瘤复发时仍能以手术方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