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期农村社区发展中特色的保护与传承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8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农村”、“城乡一体”建设的推进,大规模的城市化农村新建,农村特色在一轮又一轮的“城市住区复制品”建设中慢慢丧失,引发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思考。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对待传统特色?特色在新时期建设中应该怎样适应新的发展,充当怎样的角色?  农村特色,是农村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等长期综合积累、演变、发展的结果,具有时代的烙印。基于江苏农村发展建设实际,论文通过案例研究、实地调研、类比分析等方法,从环境、群落、建筑、院落四个方面探讨了传统农村建筑与空间环境特色及其形成的社会、文化、经济基础。研究结合江苏特色村庄(含新社区)建设实际,分析了现阶段可形成的特色和生成基础与传统村落的不同,同样从环境、群落、建筑与院落四方面,归纳了农村传统特色在新一轮村庄建设中的“传”与“失”,比较其生成基础的不同性,在形成基础上探讨了特色转变与传承的必然性与可能性;基于特色传承的重要性,提出现阶段适宜的传承方式与方法。  论文最后对新时期农村社区发展中特色的保护与传承给出建议,提出在农村都市化景观已成必然趋势的形式下,“转型”中的特色延续与发展的可能途径有:从环境、建筑、院落、群落方面传承特色中的“优质元素”。注重环境乡土田园化;提取特色村落建筑中的优质元素,运用到新村建设中;延续传统的民居形式,恢复适宜的生活空间;加强对村落中主街等重点地段的整治。  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基于特色传承的重要性,探讨现阶段适宜的传承方式与方法。论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范围和相关概念,并说明论文的研究意义、目的与方法。  第二章主要对农村特色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从国内外特色延续尝试中得出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第三章主要以江苏省传统农村为研究对象,从环境、建筑、院落、群落四个方面进行特色总结,并分析特色的生成基础。  第四章基于新农村建设实践,总结出新农村在环境、建筑、院落、群落的特色,探讨新村特色的生成基础。  第五章主要对传统村落、新村的特色和生成基础进行比较分析,在形成基础上探讨了特色转变与传承的必然性与可能性,基于特色传承的重要性,提出现阶段适宜的传承方式与方法。  第六章结语,概括表达本文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对研究工作进行总结。
其他文献
学位
疗养院是一类有着悠久历史的医疗建筑。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其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试图通过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探讨疗养院建筑的设计中的核心问题和设计原则,并结合
在居住环境适老化设计上,性别空间差异是人们长期忽视的问题。设计师往往只考虑住区使用者普适性的生理、心理、行为需求的特征,设计者大都以一个无性别的,标准的“老人”为使用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不透水地面增加,城市原有的水文循环系统性破坏,导致地面雨水径流量增加,引发了城市内涝。我国学者借鉴国外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推进、陕甘宁革命老区建设步伐加快以及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对城镇发展的推动,延安中心城区人口集聚趋势得到显著上升,城区空间拓展能力强劲。而城区空
文化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热点,寻求文化享受成为旅游者的新风尚。《孙子兵法》是享誉世界的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孙武文化源远流长,时至今日仍然对后世发挥着
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体育馆观看比赛已经成为新时代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对观赛氛围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相关专业人员对如何提升比赛厅的观赛氛围也有了越来越多,越来越深
晋东南长治、晋城两市现有大量早期木构遗存,其建造年代自唐末五代传续至金元,期间并无大的断档,地域分布集中且演进脉络清晰,加之地处开封前往太原的交通要冲,其建筑式样体现了中
本文由实践项目与研究报告两大部分组成。  实践项目为江苏省绿色建筑与生态智慧城区展示馆的建筑设计,内容包括项目概括、设计表现、设计分析及工程图纸。  研究报告以实
城市更新是一个自我完善、新陈代谢的渐进过程。纵观国内对历史性住区的处理采取的通常是推倒重建的模式。一方面,大规模改造所带来的弊病已经暴露无遗;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