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农村”、“城乡一体”建设的推进,大规模的城市化农村新建,农村特色在一轮又一轮的“城市住区复制品”建设中慢慢丧失,引发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思考。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对待传统特色?特色在新时期建设中应该怎样适应新的发展,充当怎样的角色? 农村特色,是农村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等长期综合积累、演变、发展的结果,具有时代的烙印。基于江苏农村发展建设实际,论文通过案例研究、实地调研、类比分析等方法,从环境、群落、建筑、院落四个方面探讨了传统农村建筑与空间环境特色及其形成的社会、文化、经济基础。研究结合江苏特色村庄(含新社区)建设实际,分析了现阶段可形成的特色和生成基础与传统村落的不同,同样从环境、群落、建筑与院落四方面,归纳了农村传统特色在新一轮村庄建设中的“传”与“失”,比较其生成基础的不同性,在形成基础上探讨了特色转变与传承的必然性与可能性;基于特色传承的重要性,提出现阶段适宜的传承方式与方法。 论文最后对新时期农村社区发展中特色的保护与传承给出建议,提出在农村都市化景观已成必然趋势的形式下,“转型”中的特色延续与发展的可能途径有:从环境、建筑、院落、群落方面传承特色中的“优质元素”。注重环境乡土田园化;提取特色村落建筑中的优质元素,运用到新村建设中;延续传统的民居形式,恢复适宜的生活空间;加强对村落中主街等重点地段的整治。 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基于特色传承的重要性,探讨现阶段适宜的传承方式与方法。论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范围和相关概念,并说明论文的研究意义、目的与方法。 第二章主要对农村特色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从国内外特色延续尝试中得出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第三章主要以江苏省传统农村为研究对象,从环境、建筑、院落、群落四个方面进行特色总结,并分析特色的生成基础。 第四章基于新农村建设实践,总结出新农村在环境、建筑、院落、群落的特色,探讨新村特色的生成基础。 第五章主要对传统村落、新村的特色和生成基础进行比较分析,在形成基础上探讨了特色转变与传承的必然性与可能性,基于特色传承的重要性,提出现阶段适宜的传承方式与方法。 第六章结语,概括表达本文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对研究工作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