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参数磁共振影像组学对肝内胆管细胞癌术后危险分层价值的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_0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基于扩散加权成像的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部分肝脏切除术后肝内胆管细胞癌早期复发和辅助化疗获益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开发并验证一个基于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影像组学列线图,用于预测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s,ICC)术后早期复发,并探索其在筛选术后辅助化疗受益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124例部分肝切除术后并经病理证实的ICC患者(训练集87例,验证集37例)。在训练集中,利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基于扩散加权成像的影像组学特征预测早期复发的影像组学模型,计算每位患者的影像组学分数。通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临床、病理、常规影像学特征中与早期复发相关的变量并建立临床-病理-影像(clinicopathologic-radiologic,CPR)预测模型。利用筛选出的变量及影像组学分数构建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分别对上述模型的辨别度及校准度进行评估、验证。采用Kaplan 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组间预后的差异。结果:在纳入分析的患者中,46例(37.1%)发生超早期(6个月内)复发,77例(62.1%)发生早期(1年内)复发。基于扩散加权成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对ICC早期复发的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训练集为0.823(95%CI:0.729-0.917)、验证集为0.753(95%CI:0.597-0.909),预测效能与基于临床、病理、常规影像学特征构建的CPR模型相当(训练集:AUC:0.697(95%CI 0.592-0.802),验证集AUC:0.621(95%CI:0.434-0.808))(训练集:p=0.06;验证集:p=0.274)。利用筛选出的CPR变量及影像组学分数构建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早期复发的AUC值在训练集为0.876(95%CI:0.796-0.955),验证集为0.821(95%CI:0.684-0.959),预测效能均显著优于CPR模型(训练集:p=0.001,验证集:p=0.010)。纳入全队列患者进行分析,临床-组学列线图预测ICC超早期复发的AUC为0.753(95%CI 0.667-0.839),预测效能显著优于影像组学模型(p=0.008)及CPR模型(p=0.027)。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的早期复发高危组与低危组间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存在显著差异(p<0.001),说明该列线图可以有效的基于患者的OS进行危险分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证明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早期复发高风险是患者OS的独立预测指标(HR:1.153,95%CI:1.012-1.313,p=0.033)。另外,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的早期复发高危患者中,采用手术及术后辅助化疗方案的患者和仅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比较,术后OS及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free survival,DFS)存在显著差异(OS:p=0.023;DFS:p=0.031),而低危组患者不同治疗方式预后无显著差异(OS:p=0.62;DFS:p=0.43),说明该列线图有助于筛选辅助化疗的可能获益人群。结论:基于扩散加权成像影像组学分析的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对ICC患者术后的早期复发、超早期复发具有预测价值,有效筛选术后辅助化疗获益人群,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价值。第二部分:基于多参数磁共振的影像组学标签对部分肝切除术后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预后分层的价值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影像组学分析对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s,ICC)患者预后分层的潜在意义和增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163例经部分肝切除术的ICC患者(训练集115例,验证集48例)。利用3D-Slicer软件分别在T1WI、T2W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图像利用手动分割方法,逐层勾画肿瘤区域,并利用PRadiomic工具箱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利用lasso-cox回归模型筛选最优组学特征集,并根据组学特征及其相应的权重系数乘积的线性组合,计算预测每位患者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像组学分数、寻找最佳截断值,构建二分类的影像组学标签。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临床特征、常规影像学及病理特征中与OS相关的风险因素并建立临床-病理-影像(clinicopathologicradiologic,CPR)预测模型。利用以上筛选出的风险因素和影像组学标签构建临床—影像组学联合预测模型。分别对上述模型的辨别度及校准度进行评估、验证。采用Kaplan 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CPR模型及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对患者进行预后分层的意义。采用重分类指数(Net Reclassification Index,NRI)和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ntegrate Discrimination Improvement,IDI)分析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较CPR模型预测能力的改善。结果:在4998个影像组学特征中,通过降维、筛选,利用7个与OS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生成二分类的影像组学标签。不同影像组学标签间患者OS、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free survival,DFS)存在显著差异(训练集:p<0.0001,p<0.001;验证集:p<0.001,p=0.0036)。用二分类的影像组学标签预测ICC患者OS,其C-index在训练集和验证集分别为0.680(95%CI 0.618-0.742)和0.698(95%CI0.583-0.814),预测效能与临床、病理、常规影像学特征构建的CPR模型相当(训练集C-index:0.705,95%CI:0.634-0.777;验证集C-index:0.674,95%CI:0.555-0.792)(训练集:p=0.486;验证集:p=0.752)。整合了CPR模型中的变量和影像组学标签的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预测OS的C-index在训练集和验证集分别为0.750(95%CI 0.680-0.819)和0.723(95%CI 0.624-0.822),预测效能较CPR模型提高无显著差异(训练集:p=0.109,验证集:p=0.214)。但是,根据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预测患者OS的风险分数,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的高危组和低危组,两组患者间实际OS存在显著差异,即模型可以实现对患者进行预后分层(验证集p=0.028)。CPR模型标记的高危及低危患者间实际OS无显著差异(验证集p=0.059)。另外,与CPR模型相比,影像组学标签的加入使联合模型在预测患者术后1年OS、2年OS、3年OS上的再分类能力和预测准确性显著提高(验证集1年OS的NRI为0.325,IDI为0.081;2年OS的NRI为0.343,IDI为0.129;3年OS的NRI为0.414,IDI为0.162)。结论:基于多参数MRI构建的影像组学标签可以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对现有预后因素具有互补效应,是辅助临床决策的潜在工具。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不同剂量PDX对急性肺损伤的影响目的:在脓毒症小鼠中,使用不同剂量的保护素DX(Protectin DX,PDX),观察其对小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动物实验的实施采用雄性6-8周的C57小鼠,选取28只,将其随机平均分为4组:(1)假手术组(Sham):小鼠假手术,用剪刀切开小鼠腹腔,缝合各层,1h后,取100μl PBS,腹腔注射小鼠体内;(2)脓毒症(CLP)组:用小鼠建立CLP脓
学位
第一部分 脓毒症休克患者免疫系统变化的临床回顾性分析目的:通过分析脓毒症休克患者免疫学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数据,来探索脓毒症休克患者免疫系统变化的规律,以期为免疫调节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43例脓毒症休克患者的相关资料。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史,脓毒症相关器官衰竭评分(S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分层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文章首先对分层教学法进行了简介,其次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和问题,再则提出了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与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具体策略,最后对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希望对促进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进步与发展有所帮助。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已经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必备工具,在疾病诊断、法医鉴定、药品/食品微生物分析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实际样品中可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PCR抑制剂,例如腐植酸(humic acid,HA)和钙离子(Ca2+),导致PCR效率降低甚至扩增反应失败。目前已经开发了多种方法用于常规样品中PCR抑制剂的清除,但是高浓度P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化未能得到凸显,影响了最终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初中数学知识体系虽然是基础,但是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同样具有挑战性,所以要从学生的角度来备课,要在学生现有基础上看待他们的成长。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教学,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提高各自的学习水平。本文从教学实践入手,探索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有效方法。
水污染和能源紧缺现象已经成为全球性难题,寻找有效的环境修复材料和新型能源是我国节能环保工作的当务之急。二氧化钛(TiO2)作为重要的无机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具有高的催化活性、良好的耐气候性、优异的光化学性能,并在光催化废水处理、能量转化和存储等领域有阔的应用前景。在多种形态的二氧化钛材料中,一维结构的TiO2材料(例如线、纤维和管)具有低空穴-电子复合速率和高的界面电荷载流子传输速率而有利于光催化
第一部分:氧化石墨烯介导的低温光热治疗对骨肉瘤的抑制和治疗效果背景:传统的肿瘤的治疗方法如外科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虽然可以达到肿瘤的杀伤作用,但其具有的诸多副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治疗效果不佳,术后容易复发转移,患者要承受巨大的生理疼痛,经济负担等。这些问题都促使着科研工作者向更多的领域进行开发和创新,以期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案,光热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案,受到广泛关注,但光热治疗存在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对公众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临床使用的降血压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天然来源的降血压多肽因具有温和、稳定以及安全的特点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本实验室前期利用芽孢杆菌发酵生产的粗酶制剂对食用酵母进行酶解,制备了具有良好体内降血压活性的酵母酶解物(YH)。YH是以酵母多肽为主的混合物,其中的主要活性多肽尚不明确。本文在鉴定YH中活性多肽化合物的基础上,筛
局部炎症是OA的致病因素,而且局部炎症状态的发生要早于软骨破坏。针对OA炎症的发生机制研究始终停留在组织和细胞群水平,无法高分辨率的探寻炎症环境下的单个细胞状态,以及细胞状态如何改变以致发展为不可逆的软骨退变阶段,进而导致疾病状态。目的:聚焦于OA软骨退变,在单细胞分辨率下研究在白介素IL-1β诱导的炎症环境中体外扩增软骨细胞的异质反应,分析并验证关节周围组织免疫浸润程度及其驱动软骨细胞表型转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