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高级氧化预处理控制超滤膜污染的效能及机理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滤不仅可以有效去除水中体颗粒、胶体及病原微生物,还具有高效、节能和操作方便等优点,已成为饮用水安全保障的重要技术之一。然而,超滤膜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膜污染仍限制其进一步推广应用。膜前预处理能够改变污染物性质与浓度,从而有效缓解超滤膜污染。本论文以近年来新兴的紫外/过硫酸盐、紫外/氯等基于紫外的高级氧化技术作为预处理工艺,系统考察其缓解超滤膜污染的效能及机理。论文首先选取腐殖酸、海藻酸钠和牛血清白蛋白等典型天然有机物分别模拟地表水中腐殖质、糖类与蛋白质,考察紫外/过硫酸盐氧化预处理不同天然有机物及三者混合物对膜污染的影响。对预处理前后溶液性质以及超滤膜表面有机物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紫外/过硫酸盐对膜污染的控制效果受到天然有机物类型的影响。紫外/过硫酸盐预氧化能够破坏腐殖酸和混合物溶液中不饱和键并去除荧光类物质,从而可以减轻二者引起的超滤膜污染。通过裂解海藻酸钠分子结构,紫外/过硫酸盐预氧化能够缓解海藻酸钠引起的可逆膜污染。由于紫外照射会增加牛血清白蛋白粒径并生成聚合物,其在过滤过程中堆积在膜孔中从而加剧膜污染,第一周期结束时比通量仅为初始膜通量的8%,膜通量无法通过水力反冲洗恢复,过滤实验被迫中止。当过硫酸盐投加量为0.04 m M时,牛血清白蛋白聚合物所产生的膜污染仍无法得到缓解,比通量值为15%。模型拟合结果表明,紫外/过硫酸盐预氧化后海藻酸钠和混合物溶液产生的膜污染减轻主要是由于膜表面滤饼层或凝胶层减少,而腐殖酸引起的膜污染得到缓解主要是由于预氧化降低了膜孔阻塞所占比重。其次,采用紫外/氯氧化作为预处理工艺,考察了其对腐殖酸、海藻酸钠、牛血清白蛋白及三者混合物引起的超滤膜污染的影响。研究了预氧化对溶解性有机碳(DOC)、荧光特性等溶液性质以及膜表面微观形态的影响,并采用经典污染模型进一步分析污染机理。结果表明,紫外/氯预氧化可以缓解腐殖酸、海藻酸钠和混合物溶液引起的超滤膜污染。海藻酸钠产生的膜污染在次氯酸钠投加量较低时即可得到减轻,当次氯酸钠投加量为0.0625 m M时,比通量提升了58%。尽管单独紫外照射会严重加剧牛血清白蛋白引起的超滤膜污染,但是向体系中投加0.25 m M次氯酸钠后,比通量值提高了70.6%。紫外/氯预氧化能够降低进水溶液UV254值和荧光物质含量并使滤液DOC值增加,说明天然有机物中不饱和结构被破坏,且进水溶液中大分子有机物被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因而减少了污染物在超滤膜表面堆积。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腐殖酸、海藻酸钠及混合物溶液的膜污染机理经紫外/氯预氧化后从滤饼层过滤转换为中间膜孔堵塞,但过滤初期膜孔堵塞被加剧;而牛血清白蛋白的膜污染机理由完全膜孔堵塞转变为中间膜孔堵塞。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比研究了紫外/过硫酸盐、紫外/氯和紫外/过氧化氢三种基于紫外的氧化预处理技术对高藻水引起的膜污染控制效能及机理。考察了预氧化对DOC值、荧光物质含量、藻细胞与藻细胞碎片浓度以及藻细胞微观形态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预氧化方式对进水溶液亲疏水性的影响。此外,表征了不同预氧化方式后超滤膜表面官能团以及微观形貌的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经典污染模型探究了不同预氧化工艺处理后膜污染机理的差异。结果表明,紫外/过硫酸盐预氧化对超滤膜污染控制效果最佳,紫外/过氧化氢次之,而紫外/氯预氧化会加重不可逆污染,当次氯酸钠投加量为1 m M时,预处理后不可逆污染阻力较未处理的原藻液升高了5倍。此外,紫外/过硫酸盐和紫外/过氧化氢预氧化能够降低进水中荧光物质含量,减少藻类有机物在膜表面堆积。此外,经紫外/过硫酸盐预氧化后,进水中疏水性物质的含量及藻细胞和细胞碎片的浓度进一步降低,膜污染缓解效果最佳。紫外/氯预氧化后生成的小分子疏水性有机物在过滤过程中会堆积在超滤膜孔中进而加重膜污染。通过模型分析可知:紫外/过硫酸盐和紫外/过氧化氢预氧化后,膜污染机理由中间膜孔堵塞和滤饼层过滤转变为标准膜孔堵塞,而紫外/氯预氧化会加重过滤初期膜孔堵塞现象。综上所述,本论文系统研究了基于紫外的氧化预处理工艺对天然有机物以及高藻水产生的超滤膜污染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以为氧化预处理在超滤膜污染控制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并促进超滤膜在水处理领域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其他文献
独特的资源结构决定了我国以火电作为电力供应基石。近年来燃煤电厂常规污染物排放已得到严格控制,痕量重金属污染日益引发全球关注。燃煤电厂是我国环境中硒的主要人为来源,而硒的过量排放对生态环境危害极大,必须高度重视燃煤过程中硒污染问题。利用现有烟气净化装置实现多污染物联合脱除,是目前重金属控制的主要策略。由于硒与硫的相似性,硒污染物在烟气中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湿法烟气脱硫系统成为硒控制的核心设备。但现有
状态估计是电力系统调控中心能量管理系统的核心应用,担负着通过全网各处采集的量测数据准确评估系统运行状态的任务,其所得结果不仅是其他调度自动化应用的输入,也是调控人员合理下发调度指令的参考依据,对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与经济运行至关重要。随着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等新型电力元件的涌现和电网结构的发展变迁,电力系统不同主体间的协调交互更加频繁,促使非专有信息通信技术逐步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普及,信息空间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具有吸光系数高、载流子扩散距离长和能带间隙可调等优点,因此以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作为吸光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近年来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自2009年问世以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光电转化效率不断攀升。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认证效率已经突破了25%,商业化应用前景十分可观。然而,钙钛矿电池较
截至2020年,光纤接入系统在全国的部署已经覆盖超过4亿个用户。随着网络业务的爆炸式发展,对接入网容量需求的不断提高。未来的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系统将需要满足更高速率、更长传输距离、更多用户以及不同的场景需求。相干检测、偏振复用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使得相干PON成为满足未来光接入系统升级扩容的关键技术方案。本论文主要对面向未来的相干PON技术展开研究,
由于具有广泛而且优良的功能特性,铁电材料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利用这些特性可以设计和制造先进的电子、光电和机电功能器件。与块体材料相比,低维铁电材料具有一些新奇的特性,例如纳米尺度极化旋涡畴构型的形成和演化模式,借此可以拓展许多潜在工程应用。然而,在铁电器件的制备与服役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引入和生成各种物理缺陷,这些缺陷对铁电材料的极化特性会有强烈影响。因此研究含缺陷的纳米铁电薄膜中极化旋涡畴的
【目的】移动医疗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改善就医体验和满足患者多样化需求方面提供了有效支撑,有望缓解“看病难”问题。在当前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现实背景下,深入挖掘移动医疗服务使用与影响机制是促进移动医疗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聚焦移动医疗服务使用与线上线下影响机制,从就诊全流程视角,基于资源稀缺、渠道互补、归因、不确定性、信息透明度、信息整合以及服务质量等理论,探索诊前患者移动医疗服务使用影响
水电机组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装备,其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电站乃至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为大型水电机组配置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支持机组运维科学决策已经成为学术界和业界共识,其中基于振动信号的方法最为有效,应用也最为广泛。水电机组是一个强耦合、复杂非线性的系统,其振动受到机械、水力、电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此外由于水电机组承担电力系统调峰、调频任务,运行中经常启停,工况切换频繁,其振动信号表
由于软物质(软材料)在软体机器人、柔性电子和柔性医疗器械中具有广泛应用,其制备工艺和力学性能近年来得到了巨大提升。为了使软体结构能更精准、更高效地执行功能,相关的力学建模与分析必不可少。在已有工作中,软体结构的大变形行为研究主要借助实验测试和商业仿真软件模拟等手段。实验测试和仿真模拟的手段既降低了力学分析的效率,又难以全面揭示和理解软体结构的大变形机理。软体力学作为一门介于经典固体力学与经典流体力
【目的】收集行新辅助化疗(NACT)后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宫颈癌患者NACT前后的肿瘤组织,利用七色免疫组化技术,分析NACT前后配对肿瘤组织样本中免疫指标的改变,评估NACT对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探究其与NACT治疗反应性及临床预后的关系,为寻找新的免疫治疗靶点、扩大NACT敏感人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FIGO分期为IB3、IIA2、IIB及以上期别的宫颈癌患者,患者行1~2疗程的NACT后行
在医疗器械、航天航空、模具等行业,其产品表面光洁度和性能要求不断提升,传统的机械抛光和电化学抛光等技术,已难以满足要求。近几年,高能束微熔凝抛光技术因具有非接触加工、可改善表面性能、易实现自动化等特性而受到广泛关注。但相对于传统抛光技术,高能束微熔凝抛光的相关机理和规律、工艺模型等还有待深入研究。由于微束等离子弧是一种稳定性强、弧柱温度高、能量传递效率高、热影响区小的等离子体高能束,有良好的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