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康斜坡带石炭系火成岩储层特征与油气成藏规律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在前人对阜东斜坡带石炭系火成岩储层及油气藏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之上,通过野外露头剖面实地勘察以及室内资料分析,以及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测录井资料、地震资料解释、岩石热解、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化参数对比等技术手段,对该地区石炭系火成岩岩性、岩相、储层特征、储层控制因素、油源特征、油藏类型等内容进行详细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和认识:(1)石炭系火成岩以安山岩、玄武岩、英安岩等火山熔岩和中基性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等火山碎屑岩为主;研究区发育有火山通道相、爆发相、溢流相和火山沉积相;火成岩储层的储集空间以次生溶孔和裂缝为主,整体为中高孔-低渗储层。(2)成岩改造过程包括冷凝固结成岩作用阶段、表生成岩作用阶段及埋藏成岩作用阶,其中表生期的溶解作用及埋藏期的充填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大。(3)火成岩储层的储集性能受岩性、岩相、不整合及后期断层影响较大,近源相带、强风化淋滤作用带及裂缝发育且弱充填作用带所在地区的储层为优质储层。(4)工区油气藏分为顶部石炭系油气藏和石炭系内幕油气藏。其中顶部油气藏以石炭系顶部风化壳为储层,并和二叠系底部泥岩构成储盖组合,二叠系和石炭系烃源岩在白垩纪进入生排烃高峰期,主要沿石炭系顶部不整合和石炭系顶部Ⅲ级断裂进行油气运聚成藏。石炭系内幕油气藏以石炭系内部火成岩为储层,以凝灰岩和沉凝灰岩为盖层构成储盖组合,来自石炭系的烃源岩在白垩纪进入排烃高峰,沿石炭系内幕Ⅲ级断裂进行油气运聚形成自生自储的油气藏类型。(5)目前以寻找石炭系内幕规模油气藏为主要方向,包括顶部潜山型、断层-岩性型油气藏。两类石炭系目标在北三台南部区域分布较少,沿北三台凸起西泉断裂分布较多,是未来石炭系勘探的主要区域。
其他文献
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西部是我国中西部的一个典型叠合盆地油气聚集区。其中西北缘更是盆地油气最富集的区带,不仅有常规原油,也有大量稠油,轻质油和天然气分布。多种类型油气藏的存在揭示了油气成藏与分布规律的复杂性,也导致了前人对该地油气来源存在诸多争议。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油气源的对比,目的是在查明研究区烃源岩生烃能力的基础上,明确研究区内油气藏与哪(几)套烃源岩存在成因关系,为区域油气勘探和地质研究提供参考
为了揭示压力结构类型与油气分布样式的本质关系,预测油气分布,以沾化凹陷为例,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分析测试等资料,在地层流体压力精细预测的基础上,划分压力结构类型,分析超压成因、流体释放等对压力结构的影响,结合油气分布差异,明确压力结构与油气分布的内在关系。研究表明,沾化凹陷超压发育,纵向上存在沙一段、沙三段和沙四段三套超压层系。根据压力过渡带特征,划分为渐变型压力结构和突变型压力结构;根据压力曲线
吉木萨尔凹陷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二叠系芦草沟组是其重要的致密油产层。研究表明,芦草沟组为一套低泥质含量、以凝灰质与碳酸盐岩为主的陆相湖盆混积岩,火山灰在其中普遍发育,并在上、下“甜点段”富集。本文通过镜下观察、生物标志物、元素特征及碳氧同位素分析,探讨了芦草沟组火山灰对有机质富集的影响,并总结了有机质富集的模式。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为一套广覆式厚层烃源岩,TOC均值达3.51%,为一套好烃源岩,有
科普资源是国家向社会提供的具有公共性以及公益性的产品,其作为科普工作的基础和工具,是令全社会科普素质得到有效提升的重要保障。科普资源共享是一项跨区域、跨部门、跨学科、跨系统的综合性复杂工程,是科普工作中的基础环节与突破环节,是科普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中需要重点突破的课题。东营作为一座年轻城市,科普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起步较晚,在政策的激励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之下,近年来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与国内外科普资源
本文以沉积岩石学、沉积地球化学理论作为指导,以前人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测录井资料、岩心资料、薄片等资料为基础,通过对研究区的九处露头剖面的实地野外地质考察及四口重点井的岩心观察,了解研究区的具体岩石学特征,及其所能反映出的相应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时取得总计248块新鲜岩样。随后通过精确的分析测试,获得岩石样品中所含具体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并在前人已取得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对比,寻找出具有代
在地球物理勘探处理和解释过程中,速度都是非常重要的参数之一,对于地下介质的构造描述和储层油藏预测都尤为重要。地表和地下双复杂构造的参数反演与建模是地震数据处理的难点内容之一。初至波走时层析对于速度纵横向变化严重的近地表地区有很好的适应性,是近地表建模的主要手段之一。但随着勘探难度的增加和精度要求的提高,初至波走时层析反演的精度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勘探要求。全波形反演可以精确的获得地下介质的速度、密度
塔轮油线是一条穿越沙漠的长距离、大落差、大温差输油管道,1996年建成投产以来曾发生多起因严重内腐蚀而爆管的重大事故,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与经济损失。为此,寻求该输油管线的内腐蚀根源及防腐对策是当务之急。针对塔轮管线穿孔泄漏与失效爆管的严重腐蚀问题,以塔轮输油管道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先进实验手段与方法,测试分析塔轮管线油水样的基本组成及性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测试
在现今的油气藏勘探中,对储层的准确识别和精确刻画是勘探和开发中非常的重要过程。河道砂体作为油气的优质储层,由于其地震资料分辨率低、结构复杂等因素的限制,对其进行精准地识别描述变得非常困难。本文采用了三维可控图像变换的方法,用于三维地震中河道砂体的识别与检测。河道砂体地震记录中除了反射波,还蕴含不连续地质体产生的丰富的不同尺度不同方向的绕射信息,本文选用了可控金字塔的图像变换方法进行准确识别和精细刻
乳化广泛应用于油气开发的各个阶段。在页岩气的勘探过程中,页岩失稳是页岩钻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相较于油基钻井液对地层环境的极大破坏性,乳化钻井液的出现为页岩油气开发提供了一种更环保、高效的选项。因此,使用刺激响应型乳化剂和纳米颗粒制备高稳定可逆乳状液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可逆乳状液的形成机理、反相机理、稳定性、耐温性、耐盐性对其在严苛环境中应用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论文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乳
深层油气藏的勘探已经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一个重点,深层油气藏的输导体系对于深层条件下油气的聚集成藏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研究顺北地区深层油气输导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油田生产等资料,结合野外观察,岩心观察和镜下观察的现象,分析总结了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深层油气输导体系的类型及其特征,并阐明了其在油气运聚成藏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深层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主断裂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