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听觉统合训练对孤独谱系障碍儿童的康复疗效,并尝试分析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正常与异常对听觉统合训练疗效的影响,为孤独谱系障碍的临床康复训练提供选择和参考的依据。方法将80例首次诊断为孤独谱系障碍的门诊就诊儿童,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进行1个月的听觉统合训练,和1个月的综合教育训练(应用行为分析训练结合感觉统合训练),分别在训练前后使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和孤独症治疗评定量表(ATEC)进行评估;对所有入组儿童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按照检查结果,将两组研究对象编入"BAEP正常"和"BAEP异常"两个亚组。分析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接受训练前后量表分数的变化,以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正常与异常对于训练疗效的影响。结果(1)80例儿童中,有51例被检查出BAEP异常,占63.8&试验组儿童BAEP异常率为67.5%,对照组儿童BAEP异常率为60.0%,χ2检验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7,P=>0.05);(2)配对t检验显示,试验组在接受听觉统合训练后,CARS分值及ATEC四个因子的分值较训练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在接受综合教育训练后,仅ATEC的语言因子分值较训练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以80例儿童接受训练前后CARS分数及ATEC各因子分数的变化值(治疗前-治疗后)为因变量,将试验组/对照组和BAEP正常亚组/BAEP异常亚组两个分组变量作为固定因子,进行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方式(试验组的听觉统合训练、对照组的综合教育训练)对干预对象CARS分数和ATEC的语言因子、社会交往因子、感知觉因子分数变化影响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AEP(正常、异常)对干预对象CARS分数和ATEC的语言因子、社会交往因子分数变化影响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各量表分数的变化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进一步比较两组中BAEP正常亚组与BAEP异常亚组各量表分数变化值,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对于试验组接受听觉统合训练的孤独谱系障碍儿童,BAEP正常亚组与BAEP异常亚组在训练后,ATEC语言和社会交往因子分数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BAEP异常亚组分数变化较大;而对于对照组接受综合教育训练的儿童,BAEP正常亚组与BAEP异常亚组各量表分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试验组40例孤独谱系障碍儿童在2个疗程的听觉统合训练过程中,出现过度兴奋1例、烦躁易怒3例、睡眠减少2例,除其中过度兴奋的1例儿童在2个疗程训练结束后1周恢复训练前状态以外,其余儿童均在训练进行至第2疗程后恢复训练前的情绪和睡眠状态。结论(1)听觉统合训练可以在短期内改善部分孤独谱系障碍儿童的语言交流障碍。(2)听觉统合训练可以在短期内改善部分孤独谱系障碍儿童的社会交往障碍,使儿童对主动交往的兴趣增加。(3)听觉统合训练还能够在短期内改善部分孤独谱系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以及情绪问题,使儿童的不当行为减少,对情绪的控制能力提升。(4)相比传统的综合教育训练,听觉统合训练在短期内的疗效似乎更显著一些。(5)对孤独谱系障碍儿童进行听觉统合训练时,应按照训练操作要求,单独进行,避免联合其他康复训练项目,以免对听觉统合训练的疗效产生不良影响。(6)半数以上的孤独谱系障碍儿童存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功能障碍,在孤独谱系障碍儿童的康复研究中应予以关注。(7)BAEP的正常与否对于听觉统合训练的疗效有影响。对于BAEP异常的儿童来说,听觉统合训练对其社会交往和语言方面的能力改善作用,较BAEP正常的儿童更明显。(8)听觉统合训练没有对孤独谱系障碍儿童生理和生活产生较大影响的副反应,安全性和依从性较好。